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15753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一:涌动师生生命的活力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有人说过: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孩子必须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时常发现许多学生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甚至昏昏欲睡,有时,我们也会觉得这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也所谓环环相扣了,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新课程下的课堂该是什么模样? 一、课堂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探索挑战的情景、和谐民主的氛围。 一般而言,在课堂上,下面一些情景出现时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成现实;当学生遭遇到职能的挑战时;当学生发现知识与技能的个人以意识;当学生能够自

2、由参与动手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新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二、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过程。 三、学生在课堂上又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学生眼中的好课是这样的:多一些平等;多一些鼓励;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问题二:教学准备应关注的问题怎样融洽教学理念与行为 一、何为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准备付之行动的教学理念,也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对教学行为起着统帅和指导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教学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

3、学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教学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预设的直接面向目标和内容,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一种是生成的直接面向学生和教学情景,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蒋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能够建起属于自己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历年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三、融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普遍采用的“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使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融合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几种基本关系的处理:知识与能

4、力;过程和结果;探究与传授;动手与动脑;学生与教师;褒扬与批评问题三: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变“热闹”了,学生更“活跃、自主”了,他别是问题解决可以有多种方法是,教师更关注学生大案的独特、多元。但是,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形式热闹和学生情感的浅层愉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常常被忽视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理念。 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户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理念: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实践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

5、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二、有效教学达成路径 1、重构师生关系:互尊、民主、和谐 2、重组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重识学生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富有潜力 4、重设课堂氛围:愉悦、情感、体验 5、重组教学内容:教材与学生经验结合问题四:课堂教学怎样实现三为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而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动力系统。 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在发展的史

6、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于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基础。 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4、三维目标的关系。强调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说可以说削弱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都要依附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五: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

7、理论及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1、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求:第一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师需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选择和安排课程、单元及课时等教学内容,考查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关于学习内容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第四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第五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 2、教学设计必须体

8、现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第一是课堂教学所实现的价值并不是知识,也不仅是能力,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全方位的提升;第二是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第三是课堂教学是发生在学生自身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过程、活动交往的过程、沟通合作的过程;第四是课堂教学既然是活动的过程,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问题六:教学举例中举一反三的“一”如何举 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是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不论学科的性质、教学的对象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总是离不开举例。举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举例,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激发学

9、生学习兴趣。 一、选例、用例、讲例的要求 教学举例主要体现在选例、用例、讲例三个环节中。选例应准确、典型,具有科学性;用例应恰到好处,具有针对性;讲例应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二、深入理解教材 教学中不论举什么例子,必须紧扣教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现实教学目标服务。 三、讲究举例方法 举例既然是一种教学艺术,就应当讲求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一般采用直示性举例法,即把证明自己观点的事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也可采用逆向性举例法。 总之,举例的方法灵活多样,但不管是哪种举例,都必须遵循适时、必要、新鲜、趣味、健康的原则,违背了这些,举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10、。问题七: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 一、如何做好成功的预设 1、教学目标的有效预设 2、教学环节的弹性预设 3、学习方式的灵活重构 4、陈述性知识的精心预设 5、教学辅助手段的有效预设 二、如何做好自然的动态生成 1、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 3、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 4、互动对话,促进生成。 5、发展教学机智,适时调整“动态生成”。 三、寻求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 1、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在预设留

11、足空间寻求平衡。 2、适时调整,在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寻求平衡。 新课程下的新课堂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课堂“动”起来,让教学“真”起来,让孩子“活”起来。正确把握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辨证关系,重构预设,有效催化生成,注重寻求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将由理想变为现实问题八:如何做到目中有不同的人,目中有每一个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实现“目中有人”,还要努力做到“目中有不同的人,目中有每一个人”,以期达到真正关注学生。注重学生全体、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理念需要分层教学,教师如何分层教学呢? 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

12、力以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分层”,可以将其分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拔尖的优等生。 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根据教材的目的要求、重难点,从知识分类的角度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起点。 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 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基础性的问题面向学困生,难度适中的问题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面向优等生。 分层次布置作业、练习 对于优等生应以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主;对于中等生因应以本节课学习内容熟练应用为主;对于学困生应以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本原理、方法、概念的一次性应用为

13、主问题九:如何避免教师无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教师设问太多;难度过大;问点不准;缺乏力度;问题过碎。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1、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3、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 4、提问应具有针对性。 在哪里设问 1、抓住知识关键点提问 2、抓住兴趣点提问 3、抓住疑难点提问 4、抓住发散点提问 5、抓住矛盾点提问 6、抓住模糊点提问问题十: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引导学生有效提问,不但能使

14、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问题。 一、教师要给学生营造“问”的氛围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地“问”的氛围,因为“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同时教师要创造学生发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号学习。 二、教师既要“引问”,又要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提问”范例。 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学会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即缩短了自己产生创造性问题的时间,又可以提高问题的质量。 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 1、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2、不要一疑就问、每问必答;3、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清楚明白。 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搞认知水平的问题 只有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才可能最终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要想要找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归纳总结得到结论。教师的评价标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