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15705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能力训练目标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课时安排 1课时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

2、: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

3、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

4、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

5、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

6、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

7、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反思与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课外拓展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下列表格。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板书设计: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一、 定量判断物质的热量变化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三、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本质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1、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例如:NH4NO32、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例如:Na0H、浓硫酸3、 当Q吸= 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例如:NaCl、蔗糖4、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