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孔子诞辰.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5518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孔子诞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纪念孔子诞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纪念孔子诞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纪念孔子诞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孔子诞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孔子诞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纪念孔子诞辰2561年大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61年。首先,我代表沧州国学院、代表中共沧县仵龙堂乡党委、仵龙堂乡人民政府和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对这次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些年来,在中华大地上,乃至全世界,兴起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传统美德热、国学热、儒学热、孔子热。这绝非偶然。这种文化现象,是时代对儒学的呼唤,是民众的心声,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纵观中外历史,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求稳定,必寻其根;求富强,必固其本;求久远,必浚其源。一个人物、一种理论

2、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被誉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位千年伟人,其思想就是这种千古流芳的伟大思想。晚于孔子四百年的司马迁曾感叹,许多显赫的人物很快就被遗忘了,而“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中,孔子实占开山之地位。”美国总统布什曾说:“孔子的博大教诲,启迪了世界上的所有人”。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宣言中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第一,儒学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是关于人自身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是重视人和人的价值的,它十分清楚地表现了人

3、本主义思想倾向。它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把它应用到今天的社会和政治上,就是民本主义思想,强调“使民以时,爱惜民力,民贵君轻。”但又不同于西方的完全以人为中心,而是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是协调发展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命题。第二,儒学是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的文化体系,这种人文主义文化体系可以更好地与科学结合起来。儒学是具有政治性的伦理道德学说,它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儒学的这种性质与科学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并容易和科学结合起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是人类社会最具体,最实用,最能适应信息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古代思想文化理论。它包括人本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及人与自然

4、的伦理道德修养,在内容和体系上可以说十分完备。它所体现的人道是人们行走做事所必须遵循的大道,是日行、日习之道,它主要表现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诸方面。科学和儒家伦理道德的有机结合就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第三,儒学的整体精神、和谐精神以及综合性的思维方法,可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与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基础。首先,儒家把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互相感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次,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社会整体的和谐和稳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人与人、人群与人群间建立起友爱的道德关系。因此

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的首要要求是处理好人我关系。为此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要求,作为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再次,应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孔子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内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阐述了以孝悌为本的和谐家庭理念。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义务和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妻贤等,从而把家庭和国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社会各成员间都要遵守“礼”的原则和规定。“不知礼,无以立也。”它以尊亲为本,努力让我们信守“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有别、朋友有信”的人伦大道,这

6、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我们就是要通过礼的规范贯彻,使社会、国家以及家庭达到和谐稳定。在儒家的哲学中认为个人在家庭、国家、社会以及自然界中独立性较少,主要的是强调尽义务、尽职责。自然、社会、国家以及家庭的好坏与个人的责任和修养有着极大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养成了个人对国家、社会很强的整体意识,为国家、社会整体利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再所不惜。第四,儒学的“生生不息”和兼容精神能为当代中国的高速发展和融合性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料。儒学是强调发展的开放性学说。它认为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关于自然的发展变化,孔子曾直接说:“

7、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还说:“过则勿惮改”。即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说明孔子并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胸怀开放之人。易传说:“生生之谓易”,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儒家思想是开放的,“变化日新”的,而不是封闭性的理论。儒家这种“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思想理论,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新理论。理论体系和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儒学的这一特点在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必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实践证明,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始、之基、之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中国

8、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均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他的思想精华今天仍闪耀着时代光芒,穿越时空,超越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仵龙堂乡党委、政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07年6月,我乡成为沧州国学院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从此在我乡启动了国学传统道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农家、进企业活动,我们在机关开展了“读经典书、做有根人、建和谐乡”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传

9、统经典诵读活动,在乡村开展传统道德教育、传统经典挂图赠送、传统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发放弟子规光盘1500多张,弟子规书4000多册,印发弟子规、百孝篇资料1万余份,开展国学讲座30余场。几年来,乡村干部传统文化底蕴日深,孝道、诚信等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民风得到很大程度的转变。可以说,国学教育为仵龙堂乡的乡村文化建设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为仵龙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力量。我们还要继续秉承儒学文化的先进精神,在全乡深化传统文化教育,转变政风,淳化民风,为仵龙堂取得更大的成绩而努力奋斗。为儒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我们一点微薄的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牢记孔子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教师的教诲,融铸于内心修养中,贯穿于一生事业中,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