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15510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径流形成过程1、一场降雨的净雨量和径流在数量上相等,但有何区别?答:二者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过程却完全不同。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 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2、为什么对于较大的流域,在降雨和坡面漫流终止后,洪水过程还会延续很长时 间?答:这是由于一方面大流域的河网汇流时间较长,另一方面在涨洪汇集过程中河 网和河岸蓄积了很多水量,退水时需从河网、河岸消退流出(称调蓄作用),这样 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例题:某流域面积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流量20m3/s, 问该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多少?若修建一水库,水库面积为

2、100km2,当地实测 蒸发器读数的多年平均值为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0.8,问建库后流域多年 平均流量是多少?习题:教材P37:2-1,2-2,2-3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1、降水量观测仪器,用雨量器观测时的观测时段。答:雨量计、自记雨量计(虹吸式、翻斗式)、光学雨量计、雷达雨量计等。观 测时段:1、2、4、8、12、24段,2、我国采用的水准基面。(黄海基面)3、流量测验的步骤。答:(1)布置测速和测深垂线,将过水断面分为若干部分每两根测深垂线对应部 分面积;(2)横断面测量,计算各部分面积Ai;(3)流速测量,流速仪测量测深垂线上各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和部分面积 平均流速V

3、i;(4)计算各部分面积流量Qi=Ai*Vi;(5)各部分流量之和即全断面流量Q二4、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何在?(原因为: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 或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习题:教材P70: 3-1,3-2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1、何谓蓄满产流,何谓超渗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地面径流形成条 件是否相同?答:即雨量补足包气带缺水后全部形成径流,这种产流方式叫做蓄满产流。不产 生地下径流,并且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这种产流方 式称为超渗产流。2、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答: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 径流过程

4、线,称为单位线。基本假定:1、倍比假定:如果单位时段内的净雨不 是一个单位而是k个单位,则形成的流量过程是单位线纵坐标的k倍。2、叠加假 定:如果净雨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个时段,则形成的流量过程是各时段净雨形成 的部分流量过程错开相加。3、时段单位线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答:(1)洪水大小的影响(雨强)大洪水,流速大,汇流较快,单位线尖瘦, 峰高且峰现时间早;小洪水则相反。 针对不同量级的时段净雨采用不同的单 位线。(2)暴雨中心位置的影响单位线假定降雨在流域内分布均匀,实际上则不均 匀。暴雨中心在上游的洪水,汇流路径长,受流域调蓄作用也大,洪水过程较平 缓,单位线也平缓,峰低且峰现时间偏后。若

5、暴雨中心在下游则相反。一一按暴 雨中心位置分别采用相应的单位线。习题:教材P102: 4-1,4-2,4-3第五章水文预报习题:教材P129: 5-1第六章水文统计1、重现期(T)与频率(P)有何关系,P=90%的枯水年,其重现期为多少年?答: 当研究暴雨或洪水时(一般p50%)时,T=1/P; (2)当研究枯水或年径流时(一 般p50%)时,T=1/(1-P). P=90%的枯水年,其重现期为10年。2、现行水文频率适线法的实质是什么?简述适线法的方法步骤。答:适线法的实质:通过样本的经验分布去探求总体的分布。步骤:目估适线法 将实测资料由大到小排列,计算各项的经验频率,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

6、点据(纵坐标为变量取值,横坐标为对应的经验频率)。 选定水文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P-III型)。 矩法估计统计参数、Cv、Cs,因Cs的抽样误差太大,一般根据经验假定Cs为Cv的某一倍数(如Cs=2Cv)。 根据假定的、Cv、Cs,查附录表1,计算 -.n)中的特大洪水,就相当于把n年资料展延到了 N年, 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结果更合理、准确。 从发生年代至今为最大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1 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大N=设计年份-文献考证期最远年份+ 13、典型洪水放大有哪几种方法?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同倍比放大法、同比率放大法。优点:同倍比:简单、快捷;能保持典型洪 水过

7、程线的形状。同频率:峰、量同频率;符合设计标准。缺点;同倍比:峰、量不能保持同一频率;与设计标准有较大差异。同比率:复杂;放大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形状与实际有差异教材P223: 8-1,8-2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答:基本假定一一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同频率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包括哪些计算环节?答:1.设计Pa的计算 求设计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即设计Pa。 取设计Pa=Im雨水充沛,土壤湿润。(2)扩展暴雨过程法(3)同频率法%=(与+月)厂电咎得出PapIra时,则取Pilp=Im上述三种方法中,扩展暴雨封灌法用得较多,第 一种方诲仪适

8、用于湿润地区,但计算筒章,经验牲强 ,有不少单位使用,同频率法往往径差枝大.蚩出现 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2.产流方案和汇流方案的应用设计暴雨属于稀遇的大暴雨,往往超过实测暴雨很多,在推求设计洪水时,必须外延有关的 产流、汇流方案。(1)外延问题产流方案:湿润地区常采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关系线上部为45线,外延比较方便。干旱地区多 采用初损后损法,就需要对有关相关图在外延时必须考虑设计暴雨的雨强因素的影响。汇流方案单位线:由单位线的两个假定可知,汇流方案都属于“线性系统”对于实测暴雨,精度可以满足要 求,对于罕见的大暴雨,线性假定可能导致相当大的误差,因此必须注意汇流方案在特大暴 雨条件下的适用性

9、。尽量选用实测大洪水资料分析得到的汇流方案单位线),避免外延过远 而扩大误差。(2)移用问题教材P255: 9-3第十章水库兴利调节计算一.水库有哪些特征水位及特征库容?它们各起什么作用?(1)死水位(Z死)和死库容(V死)水库的死水位是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 库容。水库正常运行时一般不能低于死水位,死库容一般不参与径流调节,也不放空,除非 是特殊干旱年份或其它特殊情况,才允许临时动用死库容部分存水。(2)正常蓄水位(Z正)和兴利库容(V兴)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兴利库容或调节库容,供灌溉、发电、给水、生态 用水等部门调节径流之用。 防洪限制

10、水位(Z限)和结合库容(V结)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称为防洪限制水位。这是水库汛期防洪运用的起调 水位。该水位以上的库容用来调节洪水,只有在汛期发生洪水时,为了蓄滞洪水,库水位才 允许超过防洪限制水位。但在汛期当中,一旦洪水开始消退,水库应尽快将水位回降到防洪 限制水位,以对付下一次洪水的来临。防洪限制水位应尽可能定在正常蓄水位以下,防洪 限一制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结合库容或共用库容。4)防洪高水位(Z防)和防洪库容(V防)当水库有防洪要求时,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经水库调洪后,在坝前达到 的最高水位,称为防洪高水位。只有当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时,才需确定这

11、一水位。防 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用以拦蓄洪水,满足下游防护对象的 防洪要求。(5)设计洪水位(Z设)和拦洪库容(V拦)当遇到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经水库调节后,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设计洪水位。它是 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可采用相应大坝设计标准的设计洪水,按拟定 的调洪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开始进行调洪演算求得。设计洪水位和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 容称拦洪库容或设计调洪库容。(6)校核洪水位(Z校)和调洪库容(V调)当遇到大坝校核标准洪水时,经水库调洪后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为校核洪水位。它是 水库非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临时性最高洪水位,是确定坝顶高

12、程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 主要依据。课采用相应大坝校核标准的校核洪水,按拟定的调洪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开始 进行调洪演算求得。校核洪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校核调洪库容或调洪库容。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一下的全部库容称水库的总库容。V总=V死+V兴-V共+V调校核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有效库容。V效=V总-V死=V兴-V共+V调(8)坝顶高程Z坝=Z校+h浪+h安二.水库的蒸发渗漏损失时如何产生的?用设计代表年法求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时,蒸发 和渗漏损失如何确定?1)蒸发损失 京=1000 (E水-E陆)Fv式中,AW 水库蒸发损失量,m ; E水、E陆一一水面、陆面蒸发深度,mm;Fv水库计算水面面积,km2。(2)渗漏损失渗漏损失量与水库水位有关,即与蓄水量W蓄有关。可用下式近似描述:W渗=kW蓄教材 P72: 1、10第一章水库洪水调节及计算1、水库调洪计算的目的是什么?答:在规划设计阶段是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提供的各种标准的设计洪水,对已经拟定的泄洪 建筑物型式与尺寸遵循水库汛期的控制运行规则,进行水库的蓄泄调节计算,推求泄流过程 和最大下泄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