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1547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考点复习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度:1.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 C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面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工作。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 C110C-30 C 50 C35C 42C分度值1C1C0. 1C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银白色)特殊构造玻

2、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 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 体读数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使用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计除外);D.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的特殊使用:B.温度计玻璃泡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使川前m丈 $ N 丁量程:35 P42符度佰:测体温时读休温计吋必须用力 甩几下体温计, 使留在细管中 的水银退

3、回到 玻璃泡中。体温开人体.水银 遇冷收缩,木 银柱來不及退 冋玻璃池就冇: 缩口处断开+银膨胀 能通过 缩口升到玻璃卩燃指小原* 管内的温度.保证 i责数匸确.讨论:医生将体温计从一个体温是39 C的病从腋下取出后,又放在另一个体温是38 C的病人腋下测体温,其结果是多少?你能说明原因吗?测出的温度为39 C ,导致误诊。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什么?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2.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什么?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3.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为了使读数更精确4.为什么有的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棱柱形状?起放大液柱的作用物态变化(3)两种物质熔化过程:A.晶体

4、物质:有确定的熔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B.非晶体物质:没有确定的熔点。熔化和凝固: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2)熔点:物体熔化时的温度。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4)熔化图像:时间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a.固液共存.b.吸热.c.温度不变。a.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b.吸热.c.温度不断上升(5)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萘的熔点为 80.5 C。当温度为79 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 C时,萘为 液态。当温度为80.5 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一 39 C , 因此测气温采用酒

5、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A.晶体物质:有确定的凝固点。B.非晶体物质:没有确定的凝固点。(4)凝固图像: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 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 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汽化和液化辂体擬固特点: 比固战共存.b-放趣.G温度不变“非品体擬尚蒔点:埜逐渐变稠、变黏、 变襄、最后成固体氐放热tja度不断下降(5)。(3)两种物质凝固过程:凝固的条件:舉续放热。(2)b.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 ,具有

6、制冷作用。 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空气的流动。c.作用: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有关蒸发知识: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从身体表面吸热并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两种汽化过程:A.蒸发a.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 一杯40 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 40 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B.沸腾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7、现象。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c.升高。e.沸腾规律: 有关沸点知识: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d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水的沸腾图像如下图蒸发沸腾min(jK液态氧的沸点是一183 C,固态氧的熔点是一218 C。一 182 C 时,氧为气态。184 C时,氧为液态。219 C时,氧为固态。-183 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可用纸锅将水烧至 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 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装有酒 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 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

8、蒸气。酒精沸点为78 C,高于78 C时为气态)液化:(1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液化方法:a.降低温度;b.压缩体积。(3)液化作用:液化放热(4)液化的应用:体积缩小便于运输。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 存。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 液态氢”和液态氧”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 丁烷 作为燃料有关液化知识: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100 C的水蒸气比100 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 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 C的水要放热) 雾与露的形成(空

9、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 露”) 冬天,嘴里呼出 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 白气”。(水 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升华和凝华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作用:吸热(3)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有关升华知识: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了。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作用:放热有关凝华知识: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冬天看到树上的 雾淞”冬天,外界温度极

10、低,窗户内侧可看见 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思考练习:(1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 水(拧干、甩干)。(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3)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解释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出现的现象: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俗称“白气”(5)解释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

11、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6)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 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7 )云、雨、雪、雹、霜的形成: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8)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内、外)表面;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因玻璃温度会低于室内。室内的热空气与冷玻璃接触后,温度降低使室内的水蒸 气液化成小水珠并附着在玻璃内侧。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因玻璃温度会低于室外。室内的冷空气与热玻璃接触后,温度降低使室外的水蒸 气液化成小水珠并附着在玻璃外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