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53501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册亨县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第五章 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 ()第六章 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组织管理 ()第七章 项目效益与项目风险 ()第八章 生态建设及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项目区域的确定1、项目区域选择的依据(1)迁出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负载过重,水、电、路设施较差,人多地少,耕地匮乏,农业生产资料不能满足人口生存的基本要求,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国家即使加大扶贫力度,也难以就地解决温饱问题。(2)迁出地水、电、路、教育、

2、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就地扶贫成本远远超过易地扶贫搬迁。2、项目区域项目区生态移民项目建设规模为443户/2000人,项目区域有坡妹镇、岩架镇、双江镇、巧马镇、百口乡。二、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高原边沿斜坡、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本县东靠望谟、西接安龙,北部与贞丰县相邻、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业、田林、隆林三县以南盘江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东经1052710612、北纬24382519之间。东西长76km,南北宽 73 km。全县总面积2596.70 km2,辖5乡9镇,123

3、个村,11个居委会,994个村民小组。2、气候资源册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9.2、日照时数1514.6h、10的积温6219.3、无霜期355d、降雨量1336.9mm、相对湿度7881%。受地貌的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全县年均温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降水量以中部最高,西北部次之,东南部最低。全年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3、土地资源册亨县的成土母岩主要是砂页岩和碳酸岩。由于受地形、地貌、生物、气候条件及成土母岩等的影响,全县土壤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在西北部岩溶地区以石灰岩发育的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在中部低山侵

4、蚀地区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地带性黄壤为主;在南、北盘江河谷则广泛分布砖红壤性黄壤及红壤。在上述发育的自然土壤主中,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分布广(分布在海拔9001600m的广大地区)、面积大(占土地面积的70%)、土层深厚、肥力较好,适应多种树种生长。石灰土则主要发育在石灰岩残积母质上,分散分布于石灰岩集中出露地区,占土地面积的20%。4、水资源册亨县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干流区。全县共有南、北盘江支流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河流2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km2以上的河流15条),支流总长363.3km, 流域面积2021km2,河网密度为157.7m/ km2,年径流量为13.7亿m3,常年水

5、资源总量13.33亿m3。这些河流分别向南或东南汇入南盘江、向东北汇入北盘江。南、北盘江分别从县境南面和东北边沿在双江口会合汇入红水河。在流域面积20 km2以上的15条支流中,主要的一级支流有秧坝河、者楼河和大田河,除大田河外,其余14条支流均为雨源性河流,洪枯流量变化大,河流穿行于深山峡谷,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县域东、东南大部属于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龙滩电站库区,西南部巧马镇建有平班电站库区。5、矿产资源册亨县位于桂西北乐业金矿,高龙马雄金矿田,滇东南富源、罗平金矿区和贵州省西南部诸金矿田所组成的金三角成矿区,也称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金矿储量23吨,90

6、%以上是原生矿。6、生物资源册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较广。野生药材有71种。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银杏、桫椤、红椿、香果树、柄翅果、杜仲及贵州特有的珍稀植物瘤果紫玉盘等。据西南林学院近年调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一个种群、13只,另外还有猕猴、穿山甲、斑鸠、蛇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7、旅游资源册亨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布依戏、民族舞蹈、民歌对唱,丰富优美的民族民居和风情民俗,独具特色的溶洞景观和文物古迹等。三、项目区社会经济资源1、人口与劳力册亨县辖5乡9镇,123个村,11个居委会,994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布衣、汉、苗、壮、仡佬等20多个民族,布依族占全县总

7、人口的74%。据统计,2009年,全县总人口23.256万人,农业人口21.945万人,占总人口的94.36%。全县人口密度87.3人/km2。农业总产值为52453万元、人均纯收入1726元、粮食总产量为66598t、人均年产粮314.5kg。2、基础设施状况南昆铁路穿过册亨县的西南部巧马镇,在县内有车站3个。南昆铁路、昆灿高速公路、望安高速公路、南盘江水上运输等交通要道穿越该镇,公路324国道穿过册亨县的西南部,312省道横穿册亨县。县到乡镇的公路网状分布,水路红水河由西至东横贯全县,本县具有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邮电通讯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原来的通讯实施差、信息闭塞已

8、彻底改善,现在所有行政村都开通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也覆盖到所有的行政乡镇。另外,县内供电网络遍布全县各个行政村,95%以上的自然村寨也在2007年达到供应照明用电。因此,项目区内的交通、通讯以及供电能力均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3、社会服务状况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城乡住房保障、社会治安等领域基本完善,社会安定团结。4、农业生产现状项目区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六条主线(即以者楼为中心,

9、沿者楼至坡妹线、至威旁线、至八渡线、至百口线、至巧马线、至弼佑线),实施3331工程(即优质蔬菜、优质大米、甘蔗各3万亩和10万亩砂仁)和11125工程(油茶、草场、衫木各为10万亩和2万亩麻竹、5万亩中药材),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优质元公害农畜产业商品基地。5、科技服务状况册亨县生态移民行政主管部门为册亨县各级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机构健全。指导方针明确:“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各级各部门协同努力,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综合规划,搞好组织动员,加强工程管理,搞好政策配套,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把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农户迁移出来,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

10、和经济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自愿搬迁。6、项目区发展能力现状2001年至2010年,我县已实施了四批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工程,安置规模为827户3762人,涉及坡妹、巧马、丫他、百口、达央、坝赖、冗渡、八渡、弼佑、者楼十个乡镇32个一、二、三类重点村55个组。通过这几年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丰富的经验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区政策环境明确,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黔计代赈20011060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发20018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关于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安置(试点)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册亨县易地扶贫

11、搬迁规划等精神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一、项目总目标通过生态移民443户/2000人,把居住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地区(山区)的贫困户迁到交通较为方便、居住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易于解决的地方居住,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使生态移民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二、项目实施分类目标1、生态建设目标本项目通过生态移民,可让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地区(山区)免遭更大破坏,通过植树、种草等手段逐步恢复生态坏境,减少水土流失。2、能力建设目标本项目通过科学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提升

12、本项目的组织效率;通过加大宣传生态移民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搬迁户积极性;通过搬迁后的合理引导,加快搬迁户脱贫致富的步伐。3、农业产业化建设目标通过集中种植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作物、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并大力发展农贸市场、物流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促进项目区农业产化化建设。4、脱贫和巩固温饱目标在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的带领及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利用沿公路、沿小城镇市场,发展二、三产业。并通过加大移民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力促移民脱贫致富。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一、项目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1. 结

13、合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项目建设。2.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关注贫困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以扶贫为主、效益优先、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 坚持增强项目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贫困农户收入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二)项目建设内容构成项目区生态移民项目建设规模为443户/2000人,项目区域有坡妹镇、岩架镇、双江镇、巧马镇、百口乡。安置方式分为依托小城镇安置、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两种模式。1、依托小城镇安置的有:坡妹镇221户/939人,其中:纳福村山林组搬迁58户/320人、纳福村联合组1户/2人;走马村偏岩

14、上组13户/42人、偏岩下组5户/18人、大洞组2户/7人、双喜村岜凤组7户/29人、兴隆组20户/86人、牛洞子组9户/36人、华稿林组2户/10人、暗井组8户/32人、田湾组1户/4人;岜凡村三组5户/20人;岩云村丁家湾组2户/12人;岜达村水井四组2户/8人、岜达村三组4户/16人;大路村雷打岩组15户/55人、拉荣组10户/40人、交关组12户/55人、柏家塘组20户/50人;同心村坡头组3户/12人、那郎组2户/10人、坛坪组30户/142人、马鞍山组20户/80人。2、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有:巧马镇巧马村上平庆组安置30户/144人;百口乡洞里村平社组安置82户/326人;双江镇荣

15、丁村丁拉组安置37户/172人;岩架镇纳碰村下洛卡组安置20户/178人。(三)建设内容的主要支撑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迁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良好,由于采取新建住房,搬迁成本极低2、生产资源由于迁入地交通便利,移民仍然可以种自己的田地,故耕地压力不大。3、社会资源此次移民迁入地交通便利,不仅为附近学校带来生源,并且减轻搬迁农户子女入学压力,可以就近入读。4、技术、管理服务我县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发改局牵头,将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部门的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到协调,共同抓好生态移民项目建设工作。二、项目投资计划安排(一)各分项目投资构成及比例本项目预计坡妹镇投入1126.8万元,占总投资的46.95%;巧马镇投入172.8万元,占总投资的7.2%;百口乡投入391.2万元,占总投资的6.3%;双江镇投入206.4万元,占总投资的8.6%;岩架镇投入213.6万元,占总投资的8.9%。(二)子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