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152765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思考 论文 关键词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论文摘要2007、2008我国居民消费指数和物价较2006年都有所上涨,创下多年的新高,是通货膨胀?抑或 经济发展 过热?试从生产关系各要素的关系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象做以分析和评价。1背景介绍从2007年初到今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走高。当前价格上涨是全面轮番的上涨,可以说价格上涨的特征主要还是结构性上涨的因素在推动,但是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的价格上涨压力在加大。因此确实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从价格的上涨幅度来看,资源性的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如黑色金属材料类、石油化工类、煤炭类和农副产品类;

2、而技术含量较高的 电子 产品、 交通 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类、 计算 机及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等价格依然下降。就居民消费品价格来看,消费弹性较小的食品类价格和部分垄断性商品价格上涨较多,食品类中又主要是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最为明显。同时,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自2007年11月份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 1%、10%、6. 7%、5. 5%、4. 3%、4. 2%。可见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2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分析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的关系原理生产与消

3、费的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人口自身生产要消费生活资料;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分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多接触到的往往是生产成果的分配。其实,社会的分配是先有生产条件的分配,其次才是产品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生产。“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生产和交换的关系交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环节。生

4、产决定交换:“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交换本身就属于生产,独立于生产之外的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换也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没有生产的分工,也就没有交换;即使是私人交换也以私人生产为前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所决定。交换反作用于生产,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既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又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用于交换的产品需求增长,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归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任何把社会再生产

5、四个环节割裂和并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价格机制的相关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物价上涨可能有以下的情况:价值真正增加,就是说生产一件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增加,在这件商品中含的劳动价值增加;商品供应少于需求,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商品成了稀有物品,价格 自然 上扬。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商家一起哄抬物价,造成供小于求的假象,使人以为商品中的价值增加,从而价格升高。价值 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影响制约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物价上涨可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也可能是供求影响下的价格波动,不能一概而论。就目前 中国 的形势来看,是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必须控制

6、好节奏,但是不是进入通货膨胀的局面还是很有争议。经济学家郎咸平谈物价上涨郎咸平表示,二元经济是造成楼价等物价上涨的祸首,“并不是内地许多学者所说的流动性过剩。他们乱用市场化,胡说八道。”“中国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同时存在过冷过热,而这一点在广东更甚。广东 企业 90%的压力来自于二元经济。”郎咸平称,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过冷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越大,逼迫银行向过冷的部门抽回资金,打入过热的部门,由此造成过冷部门更冷,过热部门更热。这同时也导致处在过冷部门的一部分企业家,由于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把资金抽出来投入热部门,去炒楼炒股了,比如海尔。探究物价上涨的原

7、因,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粮价市场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

8、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其次,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 农村 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此外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第三,供求结构失衡。以猪肉价格上涨为

9、例,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同时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第四,国内投资过热。目前我国 经济 增长的投资推动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而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又主要是靠信贷扩张的支持。2003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信贷规模增长21. 4% , 2004年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 8% ,这种投资的高增长速度,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高速度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之上,从而引起经济环境的趋紧,直接导致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下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第五

10、,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在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标价的状况下,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第六,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多,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 45% ,增幅比上年末高1.

1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 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 67% ,增幅比上年末高4. 19个百分点。此外, 11月末我国 金融 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2. 43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最后,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另外,有调查显示, 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 3% ,增速比2006年同期提高1. 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9. 3%和17. 3% ,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

12、。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 企业 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3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粮油肉蛋菜的供应,平抑食品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首先,认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些客观 规律 ,增强稳定价格的预见性,把稳定价格的工作重心前移到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刺激生产、稳定供给,包括鼓励规模养殖,增强抵抗疫病能力,减少养殖成本等;同时,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能让生产成本比农产品收购价格还高。在流通领域,收购农产品不能随便把价格压低。否则,就会把农产品价格

13、上涨的好处都给抵消了。因此,要兼顾稳定价格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目标,既要稳定农产品市场,同时也要在农产品价格提高的过程中实现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从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去年财政增收幅度很大,采用多投入一些财力,支持农业生产尤其是短缺农产品的生产,保障供给的方式。同时,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在预算中建立一些制度性的稳定的支出项目,比如说增加抗灾救灾、防范风险的财政预备费等;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说,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农业生产。例如,多投放一些支持短缺农产品生产、帮助农民灾后恢复生产重建方面的小额贷款,用于买种子、化肥、农机和建材等。在这些方面,可以考虑制定一些增加流动资金、

14、刺激农产品供给增加的优惠贷款政策。总体上,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稳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另一方面要留有灵活调节的余地,保证政策的高效实施。提高政策透明度,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有合理的客观因素,而哄抬价格、联手操控价格,这是控制市场,是反竞争的。政府要通过依法处理,规范整顿市场竞争秩序,这实际上是为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创造条件,而不应当回到行政性的价格管制。否则,价格管死了,企业和农户就不愿意增加供给,反而会使市场价格进一步趋高。因此我们还是要强调维护竞争,依靠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增加供给。在正常的竞争环境下,生产

15、者会努力减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来消化成本抬高的因素。解决市场供给的问题,最终要靠市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这是很重要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稳定低收入者的信心。表现在,进一步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完善物价补贴手段,防止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涨价影响。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价格上涨形势,树立公众对宏观调控的信心。政府应积极从民众的角度对待、分析问题,积极建立一些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提高其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 中国 整体经济的美好憧憬。 参考文献 1郎咸平:物价上涨二元经济是祸首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14日 (记者 邱永芬)2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经济研究信息 2008年第3期3中国进入物价较高时代.共产党员,2007,11下4今年物价上涨是短期趋势,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彭兴韵5 保证市场供应 维护物价稳定,经济论丛,2007,57 稳定物价 关系民生.今日新疆何白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