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15193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二)(word版)无答案一、 选择题(共11题,共33分)1、 下列加点词注音或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繁锁(fn) 骁勇(xio) 画缯 (zng) 鳏鰥(gun)B、踮起(din) 狡黠(ji) 挑剔(t) 慰籍(ji)C、请柬 (jin) 姊妹 (z) 胡诌(qi) 涔涔(cn)D、发酵(xio) 踉跄(ling) 饥肠辘辘(l) 煞有介事(sh)2、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也(美丽) B、能面刺寡人之过着(中间)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定)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之蔽甚

2、矣(被蒙蔽) B、时时而间进(中间)C、期年之后(两年后) D、徐公来,孰视之(熟练)4、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之美丽者(的) B、孰视之(代指徐公)C、吾妻之美我者(的) D、暮寝而思之(代指妻、妾,客都说“我”美这件事)5、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形貌昳丽(表承接) B、再而衰,三而竭(表并列)C、阻而鼓之(表并列) D、暮寝而思之(表装饰)6、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美?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受到

3、下等的奖赏。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把它的处理得合情合理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吃肉的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阅读下列文言文短文,完成7-8题苏轼其人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

4、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版:古城墙之夹板,中间夯实土石垒成墙。7、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将败(倒塌) B、诣武卫营(告诉)C、轼庐于其上(搭起茅屋) D、卒全其城(终于)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轼庐于其上”的“于”不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欲有求于我也C、皆以美于徐公 D、汝于国甚重矣阅读下列文言文短文,完成9-12题纸上谈兵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

5、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选自史记)【注释】 合变:应变。

6、死地:生死攸关的领域。9、 下列加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罪恶)B、破赵军者必括也。(使破败)C、王曰:“何以(为什么)D、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赏赐)10、 与例句加点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王因以括为将A、 既济而末成列,又以告 B、皆以美于徐公C、三军以利用也,不以阻隘也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短重赵阔少时学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因为自高自大,把带兵打仗看得极为容易,随意改变了老将廉颇规定的办法,又换了许多部将,后又贸然出击,结果兵败身亡。B、赵孝成王昏庸无能,听信秦人离间者之

7、言,令赵括取代军事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而又刚愎自用,不听赵母劝告,结果赵国惨败。C、赵母对自己儿子的为人、品质、才能了如指掌,上书告诫赵王不要任命赵括为将,从自身、从国家几个方面考虑的很周全,可见她深明大义,有一定的洞察力。D、“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沿用至今,比喻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其中“兵”的解释与“兵不血刃”中的“兵”解释相同。二、 非选择题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13、古诗文默写(14分)(1) 但愿人长久, 。(2) ,天涯共此时。(3) 不应有恨, ?(4) 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这句诗句中的“消魂”的意思是 . 此句

8、从月出东山到月落乌啼的漫长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三、 现代文阅读(19分)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我虽然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嵋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

9、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

10、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

11、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世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4、 在文中,作

12、者写了自己在少年、青年和中年时期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根据文中内容作简要概括。(6分)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15、 联系全文,分析“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4分) 16、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这是一篇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对自然景物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B、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来评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C、作者把王维与爱因斯坦联结起来,将二者人品和学识进行类比,使读者能深切感

13、受王维的诗品和人品的清雅高洁。D、王维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正是他放弃了太多的追求,甘于清贫,甘居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特人格的结果。17、 我们常常谈古人的故事和故诗文,但常常如过眼云烟,读完此文后,你从作者身上学到怎样的品读名人的方法?(6分) 四、 作文(50分)在新华字典?中,邂逅的含义是:不期而遇。生活中,邂逅可能是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邂逅是与自然,与他人,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偶遇,这些都有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邂逅,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一次邂逅,也可能是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邂逅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结局请以“邂逅之美”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