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15113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 习 报 告实习内容: 认识实习(社会调查) 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 毕业实习 实习形式: 集中 分散学生姓名: 古世杰 学 号: 6002109189 专业班级: 土木092 实习单位: 庐山 实习时间: 2011年5月21日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2)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在空间分布和形成时间方面的规律和联系及各观测点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现象.(3)加强对风化作的认识,现场如何判断岩层分化层;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并加以验证和拓宽;(4)了解观看到的岩石其工程性质,及一些地貌形成的过程

2、(5)通过实习来了解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联系;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二、实习内容一、地层、岩性与构造等现象:概况: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露出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成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岩性一般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石英粗砂岩。因为岩石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因此侵

3、蚀的程度也不同。上部长石石英砂岩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因此很多地方已经被侵蚀,中部石英砂岩出露。五老峰是单斜山,单面崩塌到鄱阳湖,岩性总的来说是石英砂岩,但因变质作用,夹杂片岩。牯岭和五老峰岩层都是北东南西走向,因此可以看出庐山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

4、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庐山南面秀峰(四月二十日下午)(1)龙潭(主要是观看岩浆岩中的石英砂岩的特点及水潭的形成):由岩浆岩形成,其中含有石英、斜长石和云母。侏罗纪时期形成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的断层,位于庐山的南面。上盘鄱阳湖平面下降,下盘庐山上升。莲花洞断层则位于庐山的北面,是庐山上升同时九江下降所形成。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

5、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可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流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此外还有侏罗纪时期形成的褶皱构造。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在这里是岩浆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入侵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卢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2)青玉峡(主要观看V形沟谷的形成):典型V形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卸荷

6、裂缝(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3)漱玉亭(主要观看花岗岩及其节理):大块非沉积岩,表面矿物颗粒肉眼可见显晶质;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少量黑云母为花岗岩,它是一种深成侵入岩,在地面五公里以下形成,再路出地面;面平整(剪节理平整光滑,剪节理是成组成对出现,节理相互交叉,共轭剪切节理) (4)卧龙桥(主要观看两种接触关系,沉积岩和变质岩相互作用): 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即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此处的岩体较大,为伟晶花岗岩。它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缝,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形成条带,入侵交叉;等粒结构颗粒径较大,这种

7、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已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元素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材。由于地下岩浆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5)潄玉洞(主要观看变质岩及其节理,了解如何变质的):是由于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性发生变质作用,沉积石英砂岩产生硅化现象,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片麻岩、石英脉,变质带中有石英脉,有共生关系。其中有云母片岩,有石榴子石变

8、质矿物,有白色条带透镜体。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 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 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 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此类岩易风化脱落,在工程上承载力差;因有片理、层理构造易塌,且云母见水易软化,形成滑动面,在做工程时应注意,措施可以是挖掉或灌水

9、泥砂浆。(引申:判断岩边坡的稳定性,岩层倾向跟坡向方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大于或等于边坡坡角时边坡稳定;倾角小于坡角时,则岩层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趋势产生不安全;若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时若岩层完整、层间结合较好,边坡是稳定的,若岩层间结合性差且倾角较大则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千枚岩、片岩、板岩的区分,千枚岩有丝绢光泽变晶结构,片岩显晶质鳞片状结构,板岩变余结构重结晶低,颜色暗淡)海汇镇(四月二十日一上午)(1)水库大坝下(主要观看河流地质作用,及其特征)大坝左岸(面对水流方向)五老峰单面山由它的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其断层面在秀峰、海汇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递降,断崖受流水下切和

10、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河床的沉积物是因为地质作用中的内力(裂谷、湖泊、断层、节理、褶皱)及外力(水、风、阳光、温度、冰川)使岩石变破裂,河道变宽;其中还有风化、生物作用。风化作用又分为物理(破碎)、化学(发生反应)、生物(使土壤破碎)。水流影响分为侵蚀、搬运和沉积,从而河岸被冲击、磨蚀及溶蚀。而侵蚀又分为水平侵蚀(发生在下游,会使河道变宽,凸岸越凸,凹岸越凹),竖向侵蚀(发生在上游);搬运会造成上游为粗颗粒,下游为细颗粒。因此河床的沉积物上游为棱角粗的粗颗粒,下游为棱角光滑的细颗粒。沉积物可根据形成的原因分为冲击物(有水床下颗粒较粗的冲击物,颗粒细小的河漫滩下冲击物,阶地上洪水淹不到的成条状

11、的冲击物)、残积物(由于风化化学作用形成;再残积层修路时易破碎,路用性质差,且颗粒级配差,又因残积层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率作为建筑基地时强度较低,残积层易滑动)、海积物、坡积物(级配良好颗粒细、光滑,但坡积层松散富水,作为建筑物基地强度很差且易发生坡积滑坡)、湖积物、洪积物(离山口近颗粒粗,离山口远颗粒细;在此上作建筑因注意洪积扇的活动)。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

12、,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2)大坝右岸(主要观看花片麻岗岩,岩石的风化和如何使用罗盘仪)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花岗片麻岩:片麻构造、变晶结构,成分与花岗岩类似,分布面积较广

13、,区域变质作用,在形成过程中有原生枕状节理产生,其原因是有八个角被风化成近球形;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像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3)罗盘仪的使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

14、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测量走向。 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2)测量倾向。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3)测量倾角。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我们测的一组数据是 岩石走向北偏东50,倾向140,倾角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