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15113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69 大小:24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 0 2 2 年 1 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3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4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9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11第二章 开启山清水秀美丽九龙建设新征程 15第一节 指导思想 15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第三节 主要目标 16第三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19第一节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19第二节 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产业发展22第三节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资源高效利用24第四章 强化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7第一节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27第二节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各项工作28第三节 强化高质量低碳体系建设30第五章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2第一节 改善水环境质量32 1 第二节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6第三节 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39第四节 管控噪声环境影响43第五节 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45第六章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49第一节 保护自然生态空间49第二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51第三节 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54第七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 56第一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56第二节 强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风险防控58第三节 防范化解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60第四节 加

3、强核与辐射安全防控61第八章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环境创新共建 63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63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市场治理体系65第三节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67第四节 健全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体系68第九章 全力构建,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1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71第二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智慧体系73 2 第三节 健全生态环境全民行动体系75第十章 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78第一节 建好用好生态环境项目储备库78第二节 多渠道筹措生态环境保护资金78第三节 强化项目实施监管79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80第一节 强化责任落实80第二节 强化政策协

4、同80第三节 强化评估考核81附表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82 3 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是九龙坡 区爬坡过坎上台阶、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区委、 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 认真落实“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开发 ”方针及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 战略部署, 紧紧围绕“三高三宜三率先”发

5、展愿景, 牢牢把握 “爬坡过坎上台阶”战略要求, 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力, 强化“上游意识”, 担起“上游责任”。为坚定不移走好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谋划好全区“ 十四五 ” 时期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 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 ”规划( 2021 2025 年)、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 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 制定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 ”规划(20212025 年)。本规划是“ 十四五 ”期间统筹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的重要依据,

6、 对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 节能降碳、积极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保护, 建设“ 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实现全市“三 率先”、努力“迈上六个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是九龙坡区未来五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包括九龙坡区现行管辖区(不含重庆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直管的白市驿镇、走马镇、含谷镇、巴福镇、金凤镇、石板镇等 6 个镇) ,规划期至 2025 年, 远景展望 2035 年。 2 第一章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三五”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向污染宣战, 生态 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7、区委 、 区政府在国家和重庆市的统筹领导下, 全面贯彻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核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扎实落实督察整改, 狠抓 总量减排,严格环境准入,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 牢, 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 然艰巨, 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 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仍然还存在差距。“十四五”是协同 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 全区战 略政策、经济水

8、平、科技能力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机遇 的同时, “三高”“三宜”九龙建设和“三率先”实现也对全 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 攻坚克难, 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山清水秀美丽九龙建设。 3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三五”期间, 九龙坡区坚持 污染攻坚, 大力实施 “ 蓝天 ”“ 碧水 ”“ 绿地”“田园”“宁 静”五大行动, 久久为功,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 力度治气,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 紧盯“ 交通、扬尘、工业、生 活 ” 四大污染源头, 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强化工业 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

9、理, 基本淘汰燃煤锅炉, 落实扬尘控制“十 项规定”, 大力开展餐饮油烟治理, 推进“煤改气”供应、配 套管网建设及油品提升, 建成全市首个大气网格化监测和预警 平台, 2020 年, 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06 天,PM2.5 年均浓度降至 36微克每立方米,较 2015 年下降 36.84%,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大投入治水,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全区不断深化“建、治、管、改 ” , 累计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8 座,截污管网 200 余公里, 深入推进长江、梁滩河、大溪河、跳磴河、桃花溪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 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10、地水质达标率 100%, 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 彩云湖国 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水体生态改造的典范 。大手笔净土, 土壤 环境风险基本管控 。 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推进重点产废、经营单位管理逐步规范化, 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 严格 4 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累计安全收集转移危险废物 5.5 万余吨, 安全转移率 100%。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全面 完成工业绿色生产、固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分类等 38 项试点 指标和 62 项目标任务, 创建“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 工厂”“无废公园”等 9 大类 64 个区级“无废细胞”, 其中 11 个被评为市

11、级“无废细胞”, 试点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开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 强化土壤环境重 点监管企业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管, 推进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 查,完成 97 块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 20 块污染地 块治理修复,累积治理修复污染土壤 15.47 万余立方米, 提供 修复后的净地面积 15.83 万余平方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 100% 。大动作兴村,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三年行动, 改造农村危旧房 300 余户, 改扩建农村公路 200 公里, 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均达 100%, 卫生厕所普及 率达 92%,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建成绿

12、色示范村 13 个, 重 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7 个,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1 个、 全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 11 个,区人居环境整治被列为全市 10 个示范区(县) 之一, 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荣 誉称号 。大范围降噪, 宁静生活环境持续营造 。实施“宁静 ” 专项行动,严格夜间施工审批, 推进城市道路“ 白改黑 ”工程,协调和解决噪声扰民投诉案件, 开展中高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 5 行动,新创建 6 个安静居住小区、 11 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2020 年, 区域环境噪声均值 52.8 分贝, 交通环境噪声均值 65 分贝, 持续优于国家标准 。大面积添绿, 生态系统稳定有效

13、维护。 划 定生态保护红线 , 开展城市“ 增绿添园 ”行动 、“ 绿盾 ”专项 行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以“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推进废弃 矿山生态修复,推动“四山 ”治违拆违, 至 2020 年, 全区建成 城市公园、游园 57 个,累计修复矿山 69 处,建成绿色矿山 4 个,新增绿地面积 564 万平方米, 公园绿地面积达 1985 万平方 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6.77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 46.39% , 森林覆盖率达 40%左右,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维护。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十百千万” 工程, 逐步淘汰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一公里”范围

14、内落后产 能和不合规涉重涉危企业, 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 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68%左右。环境准入持续严格。 推进“ 放管服 ” 改革, 精简审批流程, 拓展办理渠道, 提高服 务效能, 排污权交易和危险废物转移许可高效办理。 完成九龙 坡区“三线一单”编制, 为严格落实分区管控提供遵循。 节能 减排目标提前完成 。全区绿色建筑建设任务、能耗总量和强度 “双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 6 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贯彻执行环境信用评价、信 息强制披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排污权交易制度。 建立环保 监测执法垂直管理体制, 完成高新区体制改革环保工作移交, 实现高新区范围环保工作平稳过渡。 完善监测、执法、应急等 人员和物资配备,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深入推进公安司法联动, 在全市率先设立环保公安警务室。 环境风险有效管控。 严格落 实双随机抽查制度, 扎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 查处环境违法行 为, 并按照“ 一源一事一案 ”要求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应急能 力建设,组织综合应急演练,应急能力达国家地市级二级标准 , 全区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零发生。大数据智能化持续提高。 成功打造大气网格化监测预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