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150086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悉尼歌剧院”工程及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分析1. 项目概括: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市北部,是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结合剧院和厅室的综合建筑。自1973年建成至今,一直以造型新颖、风姿绰约著称于世。由于造型奇异美观,悉尼歌剧院被视为世界建筑艺术的典范。 图1 悉尼歌剧院作为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中心,全球最功最繁忙的表演艺术场馆之一,悉尼歌剧院由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组成,每个厅分别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面 向海湾依抱,远远望去,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并在200

2、7年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 本论文将重点介绍悉尼歌剧院从构思到运行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壳状结构的组成与特征深化对建筑的认识。2. 项目构思 背景与构思二战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澳大利亚开始致力于兴建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1956年1月,澳大利亚为解决市内表演厅不能满足全市的需求量的状况,决定在悉尼建造国家歌剧院,并由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主持了国际性的歌剧院建筑方案招标竞赛,并将地址就选为贝尼朗岬角。1957年1月,经过一番争议,丹麦年仅38岁的设计师乔恩乌特松(JorrnUtzon)的“橘子瓣”方案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33个方案中脱颖而出,使得该建筑成为建

3、筑史上的经典。 工程建设的目的:建造一个能满足足够观众量需求的表演厅,同时证明澳大利亚本国的建筑能力。3. 工程选址关键词:贝尼朗岬角悉尼歌剧院所坐落的贝尼朗岬角处也被称为贝尼朗岛或半岛贝尼朗是一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名字,他曾帮助第一批殖民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在这里登陆。 选址原因: 一、贝尼朗岬角为澳大利亚土著人视为神圣的望海之地,亦曾为军事要塞,澳大利亚歌剧院的选址有延续传统文脉的考虑。 二、空间充足,由一道海堤与陆地相连。歌剧院以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台为基座,门前有一条世界最长最大的室外水泥台阶,使得整个建筑物可以由多个扬帆(或贝壳)式的壳体建筑组成,最高处高出海面97米,全部建筑群长183米,

4、宽118米,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88258平方米, 三、建筑美观最初的构思与海洋相映成趣。白色屋顶由100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十分美丽壮观。 四、交通方便,位于港口,满足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数目。4.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以及构成 筹资思想:政府,社会基金,演出门票,彩票 具体组成:一、悉尼歌剧院最早的建费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伊丽莎白戏剧基金会的资助,最初预算为700万元。二、“歌剧院彩票”的发放,以彩票的收入和政府的拨款资助。在之后长达14年的曲折艰难的建设过程中,费用不断超出预算,政府为解决悉尼歌剧院庞大的建设费用发放彩票,于1957年专门为歌剧院

5、(SydneyOperaHouseLottery),以彩票的收入和政府的拨款资助,最终完成了歌剧院的建设。三、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一次性提供了6930万元的资助使得悉尼歌剧院保证有规模有计划地重建或修缮工作。 四、悉尼歌剧院的自创收入主要包括演出场地出租费、与演出公司的票房分成、旅游服务、附设商业设施(餐饮、纪念品商店、咖啡厅等)创收等等。资金的构成以及分配:总的来看,政府资助占悉尼歌剧院总费用的60%左右,另外40%左右的费用来自悉尼歌剧院自身的创收以及社会捐赠等。 资金的使用(开支)最大项是人工及相关费用、管理及市场营销以及建筑与设备的维护,这三项开支大约各占到总支出的1/3左右。作为非营利机

6、构,悉尼歌剧院依法获得税收优惠。 一般在扣除有关支出及设备折旧等费用后,作为非营利机构的悉尼歌剧院基本是收支平衡的。当然,通常会略有赤字或略有盈余,有赤字的情况,将于下一年度的预算中考虑增加以填平补;而有盈余时,则用于下一年度。 5. 工程建设的过程建筑构图: 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从美学的范畴上讲应该是千姿百态多元变化的,从审美层次上看,不同时代民族对建筑形态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利用形象变化突出主体: 悉尼歌剧院在建筑造型上运用弧形和丰富的轮廓线变化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设计方案选择: 歌剧院“壳建筑”构建图2 歌剧院的透视图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

7、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如图2)图3 歌剧院透视剖面图悉尼歌剧院在外观整体上看,有由十对壳体组成的3 组白色壳状屋顶, 两个剧院占用两组 大的壳体, 另外一组小壳体为餐厅, 其中歌剧厅、音乐厅与休息厅并排而立, 各由四块巨大的壳状屋顶覆盖, 这些壳状屋顶依次排列, 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 面向海湾依抱, 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可以认为, 单个壳体之间的组合是

8、其屋顶的基本组成成分。与巨大的壳形屋顶协调的是底部高达19m的基座, 这为屋顶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抗侧推力的手段 。 在扇形肋拱间形成的空的部位的结构组合上,采用梁板式结构体系, 以拱肋的主体结构为基础, 于拱肋上搭梁, 并且因交接处应力的集中, 在结构交接处的部位梁截面较厚, 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传力体系, 来自屋面板的压力传递给梁, 再传递给作为主体结构的拱肋, 最后传至大石座基础。(如图3) 施工方案选择,计划过程:原本位于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的麦格理堡垒电车厂于1958年拆除,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59年3月份开始。歌剧院的建造计划一共有三个阶段。阶段一(19

9、59年1963年)包括建造矮墙。阶段二(1963年1967年)建造外部的“壳”结构。阶段三(1967年1973年)内部的设计和装潢。阶段一:包括建造矮墙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建筑公司为Civil & Civic,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约恩伍重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天,这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包括天气,没有预料到的雨水改道,工程在正确的结构图准备好之前就已开始,合同文件的改变)。矮墙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迫使工程尽快开展的行为最终导致后来产

10、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这样一个事实:矮墙的强度并不能够支撑它的屋顶结构,因此必须要重建。阶段二:建造外部的“壳”结构图4 悉尼歌剧院外观简图在最初的歌剧院设计竞赛中,这些壳并没有几何学上的定义,但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这些“壳”被定义为由一系列的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排骨支撑起来的抛物线(如图4)。然而,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找不到一个建造这些“壳”的方法。使用原地浇筑的混凝土来建造的计划由于造价高昂而遭到了否决,因为屋顶的结构不同,这样就要求有不同的模具,最终导致造价高昂。图5 壳体生成的过程从1957年到1963年,在最后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

11、的建造“壳”的方法(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在“壳”的设计工作是最早利用电脑进行构造分析来完成构造分析的工作之一。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如图5)在一个半径为75m的球面上截取全部的十个三角形来建造悉尼歌剧院的群体。该办法可以使用那个一个共同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壳”由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负责建造了第三阶段。Hornibrook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面板,这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这个解决办法的成就在于利用预制

12、混凝土构建从而避免了建造昂贵的模具(他同样允许让屋顶面板在地上就大片的预先建造组合好,而不是在高处一个一个的拼接上)。Ove Arup和合作方的工地工程师惊讶于这些“壳”在完工前使用了创新的调节型弯曲钢铁桁构梁来支撑不同的屋顶。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图6 歌剧院内部设计到目前为止,甚至一直到1966年,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的花费仍然只有2290万元,少于最终预算1亿零200万的四分之一。然而在第三阶段,设计上将会有很大的支出。内部装饰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

13、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 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台下情况一目了然。(如图6)悉尼歌剧院的夜景:由于悉尼歌剧院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得它在夜晚通过LED灯由周围建筑的灯光投影,产生梦幻斑斓的景象。这条街上通常是人山人海,沿途形成了一道特色的灯光街。有很多世界游客在这里汇聚,灯光

14、通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7)图7 悉尼歌剧院夜景歌剧院运营过程分析: 一、悉尼歌剧院各场馆的运作大多采用演出场所与本地艺术团队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的模式,包括悉尼交响乐团(SydneySymphony)、澳大利亚歌剧团(OperaAustralia)、悉尼戏剧公司(SydneyTheatreCompany)、澳大利亚芭蕾舞团(TheAustraliaBallet)和其他一些公司或艺术家。此外,悉尼歌剧院公司还制作自己的节目,除一些保留剧目外,每年推出大约14个新剧目。二、悉尼歌剧院每年还有来自世界各大演出团体的租用者。被用作许多大型活动。如2005年的印尼海啸灾区赈灾筹款晚会、澳大利亚

15、偶像竞赛总决赛的场地等。事实上,悉尼歌剧院成为澳大利亚重大事件、公共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三、自开放以来,歌剧院日益扩展其功能,承办了悉尼和澳大利亚最隆重的庆典,包括建国200周年纪念、千禧年、奥运会、新年晚会等,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悉尼歌剧院的经验表明,大型文化设施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综合的社会效益,必须重视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四、除上演一流的演艺节目,接待国际顶尖级的艺术家之外,悉尼歌剧院还常年开展大量的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活动,并采取优惠场租等办法,鼓励社区、学校等群众性艺术团体到歌剧院演出。五、除艺术场馆服务外,悉尼歌剧院还根据观众和参观者的需求,提供导游、餐饮等服务,并开设咖啡厅、纪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务措施。完善的服务,不仅满足了一般观众的需求,更进一步发挥了悉尼歌剧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会影响,吸引了大批的食客、观光客。6 悉尼歌剧院的前期预算,运营等控制过程:作为世界级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建筑规模、建筑历史都是惊人的,它的建成对世界建筑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在感叹其惊人的设计和划时代的社会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远超预算的经费及其漫长的建筑史,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有哪些设计上或项目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说,从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上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