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147661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学生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 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图意。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学生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例2在解方程以后,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思考“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

2、,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2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3关键:了解和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新课讲解1什么是等式?2探索等式性质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1/3 x-5=4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a是常数)的形式在方程x+7=26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都减去7解:略三、巩固练习1课时作业设计四、课堂小结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根据等

4、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3利用性质2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85页习题31第4、7、8题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3.1.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如果a=b,那么ac=bc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 x-5=

5、4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a是常数)的形式在方程x+7=26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都减去7解:略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小组内部进行合作交流。2、小组内部互相评价。3、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与总结。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关于加减的)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一、猜想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二、操作验证, 培养探索能力三、发散思维,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