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14564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在被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它们位于A B C D2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就开始跨入了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金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3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符号。在纸张发明前,人类所用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埃及象形文字书写在纸草上 中国的甲骨文字仅刻在龟骨上埃及象形文字书写在泥版上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书写在泥版上A B C D4下列

2、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尘,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5“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十二铜表法A很残酷但按律量刑 B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6仔细观察右图,从中可以直接推论出,中世纪西欧庄园A在采邑改革后才开始发展B主要实行农耕的生产方式C加速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D实行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7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y,卖)”的记载。这种土地

3、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9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C削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10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魏

4、、北魏、东魏、西晋 B魏、西晋、北魏、东魏C东魏、西晋、魏、北魏 D西晋、魏、北魏、东魏11有人说“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贩运这些物品的主要是A基督徒 B佛教徒 C遣唐使 D粟特人12在下列各项措施中,由北宋开创的有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把丞相职权分归六部掌管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 增设参知政事,辅佐丞相A B C D1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14“明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

5、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文中的“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大臣 D军机大臣1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16清康熙年间(1661年1722年)中外发生的大事有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英国确定君主立宪制A B C D17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这些现象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

6、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18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19以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把“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应为A1689年权利法案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

7、地位”的因素有圈地运动的推进 海外市场的形成 垄断组织的出现 民主制度的确立A B C D21近代法国某一思想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22“要勇于探索未知!要有勇气运用你的头脑!”主张这种观点的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23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够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石油化工业飞速发展B飞机制造业快速发展C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D内燃机发明和广泛使用24傅

8、立叶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粮食投机者希望发生灾荒,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每天失火,玻璃商希望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作者意在A号召人民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B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私与腐朽C为马克思的科学革命理论提供论据 D强调他的“新和谐公社”的优越性25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其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9、:“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 B C D27蒋廷黻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文中省略的应为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28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A科举考试

10、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29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此密函可能写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3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

11、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必须做在答题纸上。31面对波斯人的人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12、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有着文化的认同感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与特有属性3219世纪末的美国,金钱腐蚀权力的发展势头愈发不可遏制,实业和金融巨头聚敛了大量财富。凭借手中的金元,他们疯狂“收购”公职人员持有的政治权力。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美国A进入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影响加强C社会出现了极严重的腐败现象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3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

13、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34图示中的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本质上反映了,西方国家A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所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C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D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35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不平等性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宋元时期“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近代前期“西学东渐”,却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问题:(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