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4545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长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长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课程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课程教案 -走出溺爱孩子的沼泽 主讲人: 聂玉宏 2011.3.23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

2、挥的空间?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3、讨论总

3、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4、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

4、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父母的爱要说出口。2、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 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 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孩子犯了错误

5、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反思: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

6、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总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老师和社会都有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只看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终将害了孩子,也害了我们的国家。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自由地成长更顺其天性,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一定要立足于未来,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当然,允许孩子自主发展并不是说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儿童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