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4350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数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养祭祀强本干,弱权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表明司马迁()A肯定“推恩令”的措施B推崇郡县制的统治结果C赞同郡国并行制 D承认汉初实行封国制的作用2(2013届广西武鸣锣圩高中测试)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3有学者指

2、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A监察地方 B方便地方自治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4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据此判断政事堂是()A最高议事机关 B最高立法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决策机关5(2013届烟台模拟)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

3、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6(2013届温州模拟)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分封制仍然存在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 BC D7(2013届石家庄模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打破了政

4、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8(2012聊城一模)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9(2013届宁波模拟)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东京梦华录明史职官志明史太祖本纪明成祖实录A BC D10(2013届合肥模拟)“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废

5、除丞相制度 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建立内阁制度 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11(2012江苏四市调研)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12(2013届广东惠州月考)“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贫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由此可见,清初“都察院”行使()A行政权 B监察权C司法权 D举荐权13、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

6、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7、8分)(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

8、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