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14022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建设、施工、监理、检测单位作业指导书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目录一、系统介绍- 1 -二、目的- 1 -三、作业准备- 1 -四、施工单位取样员作业程序- 3 -4.1 前期准备- 3 -4.1.1 安装手机端软件- 3 -4.1.2 账户注册- 3 -4.2 登录手机端- 4 -4.3 录入样品信息- 5 -4.4 生成送检单- 7 -4.5 查看检测信息- 10 -五、建设或监理单位见证员作业程序- 12 -5.1 前期准备- 12 -5.1.1 安装见证取样手机端- 12 -5.1.2 账户注册- 12 -5.1.3 打印二维码- 13 -5.1.4 制作标识牌

2、- 15 -5.2 绑定二维码- 16 -5.3 登录手机端- 17 -5.4 绑定监管码及拍照- 18 -5.5 查看检测信息- 20 -六、检测机构- 21 -6.1收样登记- 21 -6.2上传报告- 22 -6.3系统与平台集成- 23 -6.4 查看检测信息- 23 -七、技术支持- 24 -一、系统介绍“建设工程进场材料检测监管系统”充分利用二维码、芯片植入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实现对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从进场、取样、送检、试验、报告出具等全环节监管覆盖,同时绑定取样、送检、检测各环节的责任人,实现后期可追溯。施工单位取样员、监理单位见证员通过安装该系统APP手机应用程序,完成影像采集、

3、样品信息采集、二维码标识生成绑定等工作,生成的二维码作为该样品唯一有效身份代号与取样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相对应,送检和检测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将传送至该系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实行了对见证取样、送检、检测报告全过程的监管。平台访问地址:http:/ IE版本10.0及以上;系统版本为XP系统,需要安装谷歌浏览器,安装包可在平台首页下载)(二)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在见证取样和送检环节必须使用建设工程进场材料检测监管系统完成见证取样信息的采集,并在送检前为每个样品绑定二维码标签。监理或建设单位按以下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1、要求见证员配备安卓系统手机一部(苹果系统的手机暂不支持),系统版本4.

4、0及以上。2、电脑一台(系统版本Win7及以上,需安装有IE浏览器IE10.0及以上或谷歌浏览器;系统为XP系统,需安装谷歌浏览器,安装包可在平台首页下载)3、热转印二维码打印机(图一)一台,三防哑银标签(图二)和全树脂碳带(图三)若干,三防哑银标签尺寸50mm*40mm,全树脂碳带尺寸宽大于60mm。4、防水吊牌(图四)若干,尺寸50mm*60mm、50mm*70mm均可(需大于标签纸的尺寸,便于二维码粘贴)。5、一次性扎带式吊牌(图五)若干,吊牌尺寸50mm*60mm 、50mm*70mm均可(需大于标签纸的尺寸,便于二维码粘贴),总长度大于400mm。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注:示

5、例图四中吊牌为绑扎式防水吊牌(用于混凝土和砂浆),图五为一次性扎带式吊牌(用于钢筋绑扎)。只要满足规格型号要求即可。以下是主管部门为10个试点工程免费购买设备的商家,仅供参考,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与主管部门无关1、防水吊牌(用于置入混凝土和砂浆):https:/ 前期准备4.1.1 安装手机端软件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然后输入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上办事大厅的网址:http:/ 账户注册在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上办事大厅登录页面,点击“注册”按钮打开用户注册页面,然后点击页面上方的“项目部用户”标签,切换页面内容。如下图所示:在页面中,首先输入当前项目的质监备案号,质监备案号填写后,系统会检查平

6、台中是否存在该工程,如果存在,则会显示工程名称;如果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联系监督备案机构或将备案表内容扫描发送到技术支持邮箱。质监备案号验证通过后,用户可设置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写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在工程中担任的岗位等信息,然后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平台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填写的手机中,填写好验证码,最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注册”按钮,完成账户的注册。4.2 登录手机端1)在手机应用程序中找到平台的手机端App软件“建委平台”。点击后进入软件的登录界面,使用取样员注册的账户和密码进行登录。如下图所示:4.3 录入样品信息1)取样前,取样员使用账户和密码登录手机端后,点击“见证取样”图

7、标,进入工程列表界面;2)在标段列表界面中,罗列了当前项目工程的所有标段名称,点击列表中的标段名称,进入送检材料分类界面。如下图所示:3)在送检材料分类界面中,罗列了当前纳入监管的建设工程进场材料。根据需要进行取样的材料点击对应的按钮,进入样品信息详细页面,然后根据页面中的内容填写样品信息并且在样品信息最下方的数量中填写本组样品需要绑定的二维码数量(下面以混凝土抗压为例进行介绍)。如下图所示:4)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界面下方的“提交”按钮,完成样品信息的填写。注:如果是同一批材料需要多组送检,可按照下列方式进行操作。在所有样品列表页面,长按样品名称35秒然后放开,手机会弹出复制窗口。如下图所示

8、:点击窗口中的“复制”按钮,复制该样品信息,然后修改不同的内容,最后点击页面下方的“确定”按钮,完成样品信息的录入。4.4 生成送检单1)在样品送检前,取样员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然后在外网点击“材料检测”图标,进入项目列表页面。2)在项目列表页面中,点击工程名称右侧操作列中的“送检”按钮,进入施工材料检测资料页面。3)在施工材料检测资料页面中,点击页面左侧的展开图标,打开送检材料分类,然后选择对应的送检材料进行后续操作,下面以“混凝土抗压”为例进行介绍。点击“混凝土抗压”分类,查看混凝土抗压送检材料的样品信息。如下图所示:4)在样品列表页面中可将已经完成送检见证的样品生成送检单,方式有两种

9、:(一)在样品列表中,勾选需要生成送检单的样品,然后点击列表上方的“生成送检单”按钮,进入送检单编辑页面。(二)点击页面左上角“送检单列表”标签,切换到送检单列表页面。如下图所示:在送检单列表页面中,点击列表上方的“添加送检单”按钮,弹出样品列表窗口。如下图所示:在列表中,显示了状态为见证完成的样品。选择需要生成送检单的样品,然后点击窗口下方的“确定”按钮,进入送检单编辑页面。在送检单编辑页面中,点击“检测单位”右侧的选择图标“”,打开检测单位列表窗口。在检测单位列表中选择对应的检测单位,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其他信息。完成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提交”按钮,生成一张送检单。注:在送检单编辑页面中

10、,对当前送检单包含的样品可以进行添加或删除,点击操作列中的“移除”按钮,则可以从送检单中删除该样品;也可以点击“新增样品”按钮,弹出样品列表窗口,在窗口中选择需要添加进送检单的样品,然后根据表单中的内容填写详细信息。4.5 查看检测信息样品送检后,在送检单列表中,可以查看该样品的收样人、收样时间以及报告的详细信息。在样品列表页面,点击页面左上角的“送检单列表”按钮,切换到送检单列表页面。如下图所示:在送检单列表页面,罗列了本工程当前检测材料的所有送检单,点击列表中的“查看”按钮,进入送检单详细信息页面,在页面中查看送检单信息。如下图所示:点击送检单上方的“检测报告”标签,可查看该送检样品的检测

11、报告。如下图所示:五、建设或监理单位见证员作业程序5.1 前期准备5.1.1 安装见证取样手机端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然后输入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上办事大厅的网址:http:/ 账户注册在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上办事大厅登录页面,点击“注册”按钮打开用户注册页面,然后点击页面上方的“项目部用户”标签,切换页面内容。如下图所示:在页面中,首先输入当前项目的质监备案号,质监备案号填写后,系统会检查平台中是否存在该工程,如果存在,则会显示工程名称;如果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联系监督备案机构或将备案表内容扫描发送到技术支持邮箱。质监备案号验证通过后,用户可设置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写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

12、系电话、在工程中担任的岗位等信息,然后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平台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填写的手机中,填写好验证码,最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注册”按钮,完成账户的注册。5.1.3 打印二维码见证员成功注册账户后,在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上办事大厅的登录页面输入见证员的账户名和密码,然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平台首页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材料检测”图标,进入工程列表页面。如下图所示:在工程列表中,点击列表操作列中的“打印二维码”按钮,进入二维码列表页面。在二维码列表页面中,点击列表上方的“生成监管码”按钮,在列表中生成100条监管码。如下图所示:连接上二维码打印机,勾选需要打印的二维码,点击打印二维码按钮,如下图所示:如果首次打印需先安装打印控件,请安装推荐的的打印控件,安装完成后请重启浏览器。如果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