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3750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一、酶法脱胶是在油脂精炼中采用现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利用分离的筛选磷脂酶将毛油中的非水合磷脂水解掉一个脂肪酸,从而提高磷脂的亲水性,可以更方便、经济、环保地利用水化的方法将磷脂除去掉,以达到油脂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油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二、酶法脱胶的显著优点1、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提高精炼得率实现,得率一般提高1以上在脱臭物中保留更多Ve,增加脱臭物价值相应的经济效益可提高3080元/吨。2、 环境友好技术更低的化学品消耗不产生皂脚,简化后续处理节约60水消耗3、建厂投资节省可以只用一台离心机节约废水处理投资4、 提高精炼油品质 酶法脱胶精炼油稳定性好5、健康理

2、念酶法工艺符合天然健康产品的要求三、酶法脱胶成本效益分析毛油:菜籽油或大豆油化学法精炼酶法脱胶物理精炼消耗品单价(元/kg)数量(kg)价值(元)数量(kg)价值(元)成本毛油5.6 1000-56001000-5600磷酸(85)4.5 2-90柠檬酸6.5 00.65-4.23 NaOH3.3 3-9.90.2-0.66酶650.0 00.03-19.5软水0.01 140-1.430-0.3白土1.2 8-9.610-12电(1元/度)1.0 18-1820-20蒸汽0.1 250-25300-30总原料物耗-5672.9 -5686.7 收益精炼油5.9 9635681.7973574

3、0.7油脚0.4 65260分馏物(化学)2.5 512.50分馏物(物理)3.3 001549.55720.25790.2毛利47.3103.5 4电解质 油中的胶体分散相,除了亲水的磷脂外,由于油料欠熟、变质、生长土质以及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尚含有一部分非亲水的磷脂(-磷脂、钙镁复盐式磷脂、溶血磷脂、N-酰基脑磷脂等),以及蛋白质降解产物(膘、胨)的复杂结合物,个别油品尚含有由单糖基和糖酸组成的黏液质。这些物质的因其结构的对称性而不亲水,有的则因水合作用,颗粒表面易为水膜所包围(水包分子)而增大电斥性,因此,在水化脱胶中不易被凝聚。对于这类胶体分散相,可根据胶体水合、凝聚的原理,通过添加

4、食盐或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酸钠、氢氧化钠等电解质稀溶液改变水合度,促使凝聚。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消除(或降低)质点的电位或水合度,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2磷酸和柠檬酸等促使钙镁复盐式磷脂、N-酰基脑磷脂和对称式结构-磷脂转变成亲水性磷脂。 3明矾水解出的氢氧化铝以及生成的脂肪酸铝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除能包络胶体质点外,还可吸附油中色素等杂质。 4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味、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5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加速降速度,提高水化得率与生产率。 ? 水化

5、脱胶时,电解质的选用需要根据毛油品质、脱胶油的质量、水化工艺或水化操作情况来确定。对于一般食用的脱胶油,只有当普通水水化脱不净胶质、胶粒絮凝不好呀操作中发生乳化现象时,才添加电解质。如果选用食盐或磷酸三钠,其量约为油质量的0.2%0.3%(解除乳化现象不在此例);若选用明矾和食盐,其量则各占油质量的0.05%;当脱胶作为精制油的前道精炼工序时,而需按油质量的0.05%0.2%添加85%的磷酸调质,以保证脱胶效果和后续工序的处理质量 5其它因素 水化脱胶过程中,油中胶体分散相的均布程度,影响脱胶效果稳定,因此,水化前粗油一定充分搅拌,使胶体分散相布均匀。水化时添加水的温度对脱胶效果也有影响,当水

6、温与油温相差悬殊时,会形成稀松的絮团,甚至产生局部乳化,以致影响水化油得率,因此通常水温应与油温相等或略高于油温。此外,进油流量、沉降分离温度也影响脱胶效果,操作中需要注意。 (一)? 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间歇式水化脱胶的方法较多,但其工艺程序基本相似,都包括加水(或加直接蒸气)水化、沉降分离、水化干燥和油脚处理等内容。 例如中温水化法,一般中小型油厂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水化方法。水化温度通常为6065,;加水量一般为粗油胶质含量的23位。操作条件控制适宜,亦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以花生油脱胶为例对中温水化工艺的操作作简述如下。 采用中温水化工艺脱胶时,将过滤花生油泵入水化罐内,以间接蒸汽加热,配

7、合中速搅拌(40r/min)使油温升到6065,然后按粗油胶质会含量的23倍,均匀加入同油温的水,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3040min,待胶粒絮凝呈现明显分离状态时,取样用滤布滤出净油,作280加热试验,若无析出物即可停止搅拌,静置沉降时间不得少于6h。经过静置沉降,上层水化净油经干燥或脱溶、过滤即成水化脱胶油。 低温水化法 低温水化法亦称简易水化法。其特点是在较低温度下,只需添加少量水,就可以达到完全水化的止的。低温水化操作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加水量为粗油胶质含量的0.5倍。静置沉降时间不小于10h。该工艺操作周期长,油脚含油量高,处理麻烦,只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 采用低温水化工艺脱

8、胶时,将过滤粗油泵入水化罐内,向换热装置通入冷水冷却油脂,并配合中速搅拌,使胶质均匀分布于油中。待油温降到2025时,将搅拌速度调整到6070r/min,按粗油胶质量的0.5倍左右加入同温的水进行水化,添加水于710min内均匀淋入油中后,继续搅拌2030min,然后停止搅拌,静置沉降12h,分离水化净油和油脚。上层水化净油转入真空脱水罐脱水,下层油脚转入盐析罐回收油。 盐析油脚时,先以蒸汽或直接火将其加热到8090,然后按油脚质量的30%50%,均匀加入含量5%10%的食盐水溶液(7080),并配合搅拌继续升温到100左右,停止加热搅拌,静置沉降24h撇取上浮油脂直到无油析出为止。 (二)?

9、 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连续式水化是一先进的脱胶工艺,包括预热、油水混合、油脚分离及油的干燥均为连续操作。含杂质小于0.2%过滤毛油,经计量后由泵送到板式加热器,加热油温到8085后,与一定量的热水(90)一起连续进入水化作用,然后泵入碟式离心机进行油胶质的分离。 脱胶后的油中含有0.2%0.5%的水分,油经加热器升温至95左右,进入真空干燥器连续脱水后,由泵送入冷却器冷却到40后,转入脱胶油储罐。真空干燥器内操作绝对压力为4Kpa。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在处理胶质含量低的原料油脂时,需扩大水化反应器的容量或增设凝聚罐,以确保胶粒的良好凝聚,获得好的脱胶效果。 非水化磷脂的脱除 一、? 非水化磷脂的

10、性质 末脱胶的植物油含有不同类型的磷脂。通常大体分为水化磷脂(HP)和非水化磷脂()。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和磷脂酸羟基相连的官能团不同,水化磷脂含有极性较强的基团,例如胆碱、乙醇胺、肌醇、丝氨酸,所形成的磷脂分别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丝氨酸磷脂,),上述这些磷脂的复合物,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水接触形成水合物,且在水中析出,但它们的水化速率有差别。含有极性较弱的基团,主要形式为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钙镁盐。将非水化磷脂的钙镁盐转化为游离酸形式分析,发现大豆油中非水化磷脂的组成为:肌醇磷酸(2%)、甘油磷酸(15%)、溶血磷脂酸(2

11、8%)、磷脂酸(55%). 在植物油中,大部分非水化磷脂是以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钙镁盐的形式存在的。磷脂酸的 值为 K =3.8? K =8.6。这表明磷脂酸在pH值小于1.8时不能解离;pH值等于6时有50%解离;pH值大于10.6时完全解离。因而磷脂酸在水中是以胶粒形式分散的。完全解离的磷脂酸和钙镁离子几乎是以1:1的比例结合,结合的稳定性取决于溶液的P值、离子类型和浓度。 没有解离的磷脂酸不溶于水,可溶于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解离的磷脂酸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在极性有机溶剂中轻微溶解;磷脂酸的钙镁盐不溶于水接触易形成胶束或液晶囊,它与水结合能国取决于的解离度。磷脂酸尤其是溶血磷脂酸比相

12、应的水化磷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它们的钙镁盐也有较强的表面活性。 二、? 非水化磷脂的形成 由于在常规碱炼或水化脱胶过程中,非水化磷脂不能转化为水化形式的磷脂而仍然存在于油中,很难除去。一般的碱炼或水化脱胶过程能够除去80%左右的磷脂,剩余的主要就是非水化磷脂。有资料表明:一般油中大约有13510 磷是以非水化磷脂的形式存在的。非水化磷脂即使经过16次水洗也不能脱除。 在植物油中,大部分非水化磷脂是以磷脂酸和溶血磷脂的钙镁盐的形式存在的。非水化磷脂的生产与原料的成熟度、储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原料水分含量有关。在此期间,由于磷脂酶的活性使磷脂水解成不易水化的磷脂酸。另外,当磷脂酸与钙、镁金属离子

13、结合时就会形成非水化磷脂钙、镁复盐。 三、? 非水化磷脂的控制 由于是由一系列磷脂的盐组成,因此,任何有可能导致磷脂中各组分水解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的形成。包括收获时的天气状况、储藏和运输条件等都会影响的含量。对大豆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形成的研究表明,将水分含量分别为10%、1的整粒大豆和含同样水分的轧过坯的大豆胚片,经不同的储藏时间后,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浸出,浸出前使原料中的磷脂酶失活或保持活性。结果大豆中非水化磷脂的形成是下列四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豆中的水分含量和轧坯后大豆坯中的水分含量;磷脂酶的活性;在浸出前或浸出过程对大豆的热处理;破碎或轧坯过程中大豆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另外,储藏时间过长

14、、水分含量过高和较高温度下浸出都有助于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形成,即使在溶剂浸出前使磷脂酶失活也不能减少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 非水化磷脂的含量随大豆水分含量的上升、酶活性的增强而升高,其中磷脂酶的活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水分的升高而增强,它使得更多的水化磷脂转化为非水化磷脂。在原料水分含量小于9%情况下,油中磷脂中的非水化磷脂含量较低,用直接蒸汽处理后使酶完全失活。大豆破碎或轧坯后,组织细胞结构遭到破坏,使磷脂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磷脂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增加。 减少水化磷脂转化成非水化磷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水分含量小于9%,可以抑制的形成;浸出前用直接蒸汽加热或用微波处理使磷脂酶失活;轧坯的大豆在低温和低水分含量的情况下立即浸出。 四、? 特殊水化脱胶 随着物理精炼法(蒸馏脱酸法)的发展,在降低损耗、改善油品品质、拓展应用范围的研究和实践中,已确认原料油脂在蒸馏脱酸、脱臭前的预处理质量是影响成品油外观、风味、稳定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因素。由于常规水化得到的脱胶油磷含量约110 ? 210 ,脱胶油的金属离子含量也较高,给脱色工序增加了难度和负荷,使后续的油脂脱臭脱酸过程有可能无法进行。因此,一些特殊水化脱胶工艺,能最大限度地对油中非水磷脂脱除。 超级脱胶工艺,含磷量可降至3010 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