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13669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是温馨的港湾。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七”的爱意延伸,这种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之中。公益短片

2、家国与边关曾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现实中,执勤交警、电力工人,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普通人,_。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石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然后_,最后_。(

3、3)请在第段划线处写一段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答案】 (1)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2)直接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列举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的种种情形论证“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引用名言说明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3)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第段“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2)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第段开

4、篇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这是直接提出了本段的分论点,结合第2句“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来论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紧接着,引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两个名言,说明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将这些内容运用答题模式进行概述即可。 (3)要结合前文“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普通的工作岗位,由此可以概括上一句为“坚守平凡岗位”,结合下文“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要连接下文,必须要能体现家国之间的整体关系,再结合本段的开头,可以概括下一句为“守护

5、万家灯火”。 故答案为: 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直接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列举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的种种情形论证“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引用名言说明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 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要明确论点;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要使用诸

6、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 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补写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廖廓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

7、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

8、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

9、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 (4)说说第段画线的

10、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5)下列名言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答案】 (1)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2)强调反省的重要;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作为论据论证论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自身所作所为;别人的经验教训;挫折和失败。(4)“成本最低”突出了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的重要性。(或:突出了对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思考和总结的重要性。)(5)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在文首或是文末出现,一定是一句表示判断的完整的话

11、。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第段“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本题中,第段首段写了兰塞姆的墓志铭和一位智者对他的解读,强调了反省的重要;引出论点“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同时作为论据论证了论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解题时认真阅读文章的自然段,抓住这三段的中心句来回答即可。 (4)成本低的财富尤显宝贵和重要,突出强调了总结别人教训的重要性。 (5)本文是围绕着“年轻人善于反省”这一中心论点来行文的,A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说的是要自我反省和总结他人的教训经验,因此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故选A。 故答案为: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强调反省的重要;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

12、”也可);作为论据论证论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自身所作所为;别人的经验教训;挫折和失败。 “成本最低”突出了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的重要性。(或:突出了对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思考和总结的重要性。) A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在文首或是文末出现,一定是一句表示判断的完整的话。 议论文的首段如果是一个小故事或是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常用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

13、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重要概念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解题时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句子意思来体会其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议论文论据的把握能力。这类题型,先要了解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刘元通 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14、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15、。 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