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预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13613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染病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染病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的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是传染病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传染源的传 染病患者总是由临床工作者首先发现,因而及时报告和隔离患者就成 为临床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应当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 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并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针对 传染的主导环节,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一、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8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及有关规定,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 39 种。甲类传染病(2 种):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26 种):甲型 H1N1 流感、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 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 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发现后城镇于6h内、农 村于 12h 内上报。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

3、传染病,要求发现后城镇于12h内上报, 农村于 24h 内上报。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城镇及农村要求发现后在24h内 上报。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应分别按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观察, 并适当做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应尽可能地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 进行治疗、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 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 处理;如无经济价值者则设法消灭。二、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 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中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 好卫生环境的一般性卫生措施为重点。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

4、要措施。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 的病原体而言。广义的消毒则包括消灭传播媒介(杀虫措施)在内。 消毒有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及预防性消毒二大类。 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种,可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用 不同的方法。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个方面。非特异性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包括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和提高 生活水平等,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通 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接种疫苗、类毒素 等之后可使机体对相应的病毒、衣原体、细菌、螺旋体等的感染具有 特异性主动免疫能力。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滴度免疫球蛋白, 可使机体具有特异性被动免疫。人类由于普遍接种牛痘苗,现已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曾对人类危 害很大的天花,就是预防接种效果的明证。儿童计划免疫对传染病预 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