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13525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反思_秦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案东川区第四小学 秦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中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举头望

2、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1.分小组朗读课文,相机点评。2.出示读书要求,生练习朗读。课件出示:第一遍,轻声读,找联系。第二遍,默读,圈话,写数字第三遍读,再读,检查对与错。三、回归古诗,品悟诗情1.诗文互译课件出示: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的意思蕴含在哪一段里,谁来读读?通过读这句话,你读懂诗句当中“异乡”的意思了吗?“异乡”指的是哪里啊?那么,身在异乡的人就叫什么?2.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能读出王维的心情和感受吗?3.“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又蕴含在哪一个自然段里面呢?谁来

3、读?4.那么,王维倍思亲,他为什么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倍思亲”呢?课件出示:长安节日热闹的情景。5.王维他在离家两年的时候写了这首诗,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仅仅是在今年的重阳节思念亲人吗?从哪个字看出来了不是?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哪一段写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读)通过读这一段,你感受到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想到了什么呢?那个时候心情怎么样?想以前,还想什么呢?他还想到了什么?板书:天各一方7.指名读第三自然段。8.王维仅仅是思念兄弟们吗?他还思念什么呢? 板书:思绪万千过渡:同学们,王维就是把他的千般情,万般思融入到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好好读读这首

4、诗。9.再读古诗(1)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指名读。(同学们,要读好古诗,要注意读出停顿,这首诗每行7个字,一般在第四个字后面停顿一下)课件出示:古诗,画斜线(3)师示范,生再读。(4)配乐,师示范,生模仿自由读。(5)指名读。(6)生试背诗句。(指名背,齐背)(7)这首诗如果让你选一句,最能代表王维思乡之情的诗句,你会选那一句?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配乐朗诵余光中乡愁,感悟思乡之情。五、全课小结每逢佳节倍思亲,自从这首诗写成就流传开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是谁属于王维的,但是思想的情怀是属于天下所有远离家乡的人们,中秋节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会情不自禁的吟到,春节,也许将来的某一

5、天远离家乡的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六、作业:(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2)收集、诵读思乡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七、板书设计:23 每逢佳节倍思亲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东川区第四小学 秦燕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课文分文和诗两个部分,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那天因身在他乡异地,而特别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文包诗型的课文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大特色。将古诗放到文章或故事中去学,文章或故事是诗歌的扩展或阐释,诗歌是文章或古诗的浓缩和提炼,根据这一特

6、点,我在教法设计上重点采取诗文互补,自悟自得的方法达到既理解文意又理解诗意的目的:一、名句导入,营造氛围 古诗的学习需要诗情画意的氛围,为此,我设计了由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静夜思这首古诗作为带入,回忆旧知营造思乡的氛围,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课文当中。二、诗文互释,品读感悟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中,我扣住 “思亲”引导学生读文,扣住“思亲”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 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抓住“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

7、,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通过“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三、吟诗抒情,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是有吸引力的,那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诗文结合,并利用多媒

8、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配音乐朗诵,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伴着乐曲,学生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品出了诗韵。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学完课文,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拓展,积累思乡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人又何止王维一人!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此时再配乐朗诵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以达到情感的共鸣。五、存在不足,有待磨练这节课留下了许多不足,走进文本的时间少了,学生自由读的机会少了,对诗文的品读还不够,诗文结合还不够,对学生情感引导还不够,重阳节的习俗未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等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抓住文章里“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依相伴的故乡情”那根情感线,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研读,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交融,引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语文”环境里,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上好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