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作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1339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要加大巡视的力度,力求关注每个学生,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自学。同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合理调控时间。课题名称范进中举科 目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但对小说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还很弱。我们要求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在教授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二、过程与方法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师打印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教师要加大巡视的力度,力求关注每个学生,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自学

3、。同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合理调控时间。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洞房花烛被称为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举,就是榜上有名。一旦不中举,那活脱脱就是一个孔乙己,可怜,可悲,可恨,可叹;一旦中举,会怎样呢?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有甚者,是喜极而疯。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1、检查预习(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

4、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作揖(y) 带挈(qi) 相(xing)公 醺醺(xn) 行(hng)事长(zhng)亲腆(tin)着啐(cu)抛(po)嗑(k) 亚(y)元解(ji)元绾(wn) 桑梓(z) 轩(xun)敞锭(dng)子拙(zhu)病 商酌(zhu)(3)疑难词语补充解释。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不读;“中”读,不读。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

5、: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3、默读,梳理情节:(1)、简要复述故事内容,说清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2)读完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谈读了这篇小说后的感想,师板书。教学活动2二、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知识体系: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2),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第二部分(312),范进中举后的疯狂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第一层(35)喜极而疯。第二层(610)屠户治疯。第三层(1112)乡绅拜会,屠户受赠。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

6、喜极发疯的过程?学生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4.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这节课只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分析。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7、。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1)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2)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3)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

8、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4)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5. 范进中举前后,产生了哪些变化?(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人态度等方面来谈)中举前(学生默读第1、2两段)讨论问题:课文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

9、他竟然“唯唯连声”,甘受屈辱。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中举后: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学生读第5至12段)讨论问题: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

10、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的对话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世故、圆滑的一面。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讨论问题: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

11、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教学活动3三、讨论:1、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2.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师生共同探讨)1)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

12、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2)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我们可以从“艺术效果”入手,进行综合分析)1 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范进醉心功名,中举前后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

13、。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2 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点需要结合全文来进行分析)。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

14、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胡屠户在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

15、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教学活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