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13365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考点分析及目标重点文言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观点。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点诠释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二、文言实词主要有

2、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把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通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

3、来并不困难。2. 文言文的单音性:注意文言文词语以单音为主的特点3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中作“发动”;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中作“派遣”;

4、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4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5词类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

5、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三.目标:培养在语境中理解实词的意识;总结理解实词的方法,增强理解实词的能力。四.重点、难点: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平时学习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从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

6、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难点: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五.方法:自学讨论归纳巩固第二讲 一词多义【知识与技能】:1、扩大一词多义的积累量,并善于辨析整理。2、善于在语境中理解词义。3、掌握一词多义类解题的方法,并会综合运用,提升做题能力。【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质疑、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爱读古代人物故事,体会文言魅力。【教学过程】第一步:自主学习1、一词多义的形成: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假借等延伸出来的。2、自主解释以下课内实词

7、1.修2.引3.致坐5.向6.善 答案:1.修 (整理高高的寿命长修建)2.引(导引拉开掉转引用延请率领)3.致(情致,情趣达到招纳得到)4.坐(副词,徒,空动词,犯罪,犯法介词,因为名词,通“座”,座位)5.向.(介词,对着介词,朝向介词,接近连词,假如副词,刚才)6.善.(好的善行擅长友善,交好好好地通“缮”,擦拭)第二步:合作探究1.(真题热身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D.阙:空缺,空额。

8、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答案:A 登,登科、考中的意思。 用代入法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

9、“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去我飞亡 去: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解析:选D。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揭:高举。B.去:离开。C.使:使者。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B.C.D. 解析:选C。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使”均为“派、派遣”;B.“亡”均为“跑掉”;C.“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D.“信”均为“诚实”。第

10、三步:质疑解析一词多义类解题除代入检验法外还有哪些方法?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比如第3题“揭”可用此法,鹄飞,笼自开所以不是揭开。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比如第3题的“揭”联系课文“揭竿而起”揭是高举的意思。还如:“引次江北”联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是驻扎的意思。还可联系成语推断:如(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2)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

11、类(3)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4)女也不爽 屡试不爽 ,差错。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副词充当。因此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1知杭州仁和县(2005上海卷)掌管,此句中“知”一定是动词作谓语,此外别无谓语了。2.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名词,险固的地4. 语言结构推断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

12、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马第四步:练习反馈做“对点精练”【教学反思】 第三讲:古今异义【知识与技能】:1、扩大古今异义的积累量。2、善于在语境中理解词义。3、掌握判定古今异义词的方法,并会综合运用,提升做题能力。【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质疑、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爱读古代人物故事,体会文言魅力。【教学过程】第一步:自主学习(一)、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河流。这就是词义扩大的表现。2.词义缩小。如“

13、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就是词义缩小的表现。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如“流血牺牲”。这就是词义发生转移的表现。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如“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表现。(二)、自学以下课内重点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3、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近臣 今义:方位左和右;用在数目后表概数)

14、4、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我国的一个省份,山东省)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7、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8、总角之宴(古义:快乐 今义:宴会)9、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10、列坐其次 (古义:它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11、信可乐也(古义:实在 今义:指书信)1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13、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14、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 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15、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16、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则,那么 今义: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17、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常指众多的人)19、献愁供恨(古义:遗憾 今义:怨恨,仇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