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13133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问题(一).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言问题(一)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温锁林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出版发行)是面向全国亿万初中学生使用的权威性教材。按理说,该教材选的基本上是名家名篇,又经编著者、审查者的层层把关,不应该有任何语言文字的问题,否则将难以起到语文教科书作为语言范本的作用。可是,笔者发现其中的七年级上册中有多处语言使用存在问题,尚有改正的必要。为了分析方便,现将这些问题分类表述。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后,本文将对语文教师

2、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和有效使用这些语言资源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一、用词不当(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肖复兴拥你入睡,114页) “回溯”为“回忆”(见现代汉语词典,下文的词语释义均来自本词典,不再注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时光倒流,如今已上初中的儿子倚在自己的怀里入睡,“我”产生了时光倒流的错觉,以为儿子缩小了一圈,岁月也好似倒退了几年。所以文中用“回溯”来表达时光倒流是不合适的,这是作者误将“回溯”理解为“倒退”造成的。再者,从语法上说,“岁月”也无法做“回溯几年”的主语。考虑到词义和语法两方面的因素,“岁月居然回溯了几年”应该改为

3、“岁月居然倒流了几年”。(2)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上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篇目同上,115页) 这是作者援引诗人傅天琳的一首诗。诗中两度使用“摔下”一词是不恰当的,让人觉得这位母亲不是陪孩子玩滑梯,而是玩命,这母亲不也太心狠了?“摔下”在诗中用得不妥,是因为传达不出诗作想要表达的意思,诗人想表达的是要让儿子在摔跌滚爬中锻炼成长,“摔下”前的动词“守候”暗示出了诗人对儿子的这份关切与期待,可是,从滑梯上“摔下”只能

4、让人理解为从滑梯的项端掉下来,这就造成了“摔下”与“守候”两个动词表义上的冲突。据此,诗中的两处“摔下”都应换成“摔倒”,而且句中的介词“从”也宜改为“在”,“我守候你在滑梯上一次次摔倒”,才能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3)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谧睡着的情景。(篇目同上,114页) “静谧”虽是“安静”的同义词,但二者存在两方面的区别:词汇意义上,“静谧”表示环境与气氛的无声寂静,一般不用于表示人或动物的无声与安静,而“安静”一词则无此限制,既可表示环境的安静(安静的山谷),也能表示人与动物的状态(这孩子特别安静)。语法功能上,“静谧”只能做定语

5、和谓语(静谧的夜晚/ 四周一片静谧),不能做状语,“安静”也没有这些限制,能做状语(安静地坐在家里)。上例中的“静谧睡着”,语义上不搭配,且又误用为状语,词义、语法都犯了忌,应该改成“静静睡着”。 (4)第一颗星球上住着一位国王,穿白鼬皮紫缎长袍,端坐在十分简朴肃然而威严的宝座上。(圣埃克苏佩里著小王子,马振骋译,129页) “肃然”一般不做定语,常做谓语和状语(如“肃然起敬、全场肃然”);再者,文中让“简朴肃然而威严”三个形容词并列使用使得它们在语义上处于等立的地位,也不合情理,其实“简朴”与后两项在语义上应为转折关系。宜改为“端坐在虽然十分简朴但肃穆而威严的宝座上。” (5)国王说:“权威

6、首先要建立在理性上。要是你命令你的百姓去跳海,他们就会掀起革命。我的命令合情合理,才有权利要人家服从。”(篇目同上,131页)“权利”与“义务”相对,指“公民和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权益”;而“权力”指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国王对下边发号施令是行使“权力”而非“权利”,故而只有“才有权力要人家服从”方为国王的口吻。 (6)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到处都是存在的。(法布尔绿色的蝈蝈,黄亚治译,84页) “妒忌”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占住了食物的蝈蝈似无必要妒忌欲来争抢食物的同类,后面“

7、自私心到处都是存在的”又明确指出蝈蝈“踢腿把对方赶走”的行为是出于“自私心”。故,考虑到行文的一致性,文中的“出于妒忌”应改为“出于自私(贪婪)”方能说得通。 (7)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篇目同上,81页)汉语有“窃取名声”,而无“篡夺名声”,因为“篡夺”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与其后的宾语“名声”不搭配,很明显也属用词不当,应改成“窃取”。 (8)诗人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虽未明言劝诫,而读者自知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普遍道理。这就是诗歌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的好例子。(杨万

8、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导语,167页)导语是编者加在文前引导读者阅读的说明性文字,这段导语的句号前用的是说明性语言,语气平和,可最后一句变成了论辩性文字,读起来有辩解论理的意味,而导语中并未给出论辩性的前言后语。究其原因,是“这就是”在作怪,改成“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本诗堪称范例”方能用语一致,简洁顺畅。(9)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这样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朱熹观书有感导语,第169页)这段导语的最后一句中“乃是”用得欠妥。原因有二:语义上,它常与“不是”成对使用形成“不是,乃是”格式表示辩解,可文中并无这样辩解的语义环境

9、;语体上,它又是个文言词,它的出现造成了这段话的文白混杂,很不规范得体。改起来很简单,去掉“乃”则可文从字顺。二、语法错误(10)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席慕蓉贝壳,第13页)这是一个典型的偷换主语的病句。“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部分省略了主语“我”,后续小句的主语本应是“我”,可是主语又变成了“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统观全段,这段文字是围绕“贝壳”展开的,所以只要把开头的偏正短语调整一下就通顺了:“当这枚贝壳在海边被捡起的时候,里面曾经居

10、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 (11)他不知道在国王的眼里,世界最简单不过了。所有的人莫不是他的臣民。(圣埃克苏佩里著小王子,马振骋译,129页)“世界最简单不过了”是不成话的,错误的原因是它把“世界再简单不过了”和“世界最简单了”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根据文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世界再简单不过了”。 (12)但是小王子奇怪。这颗星球又窄又小。国王能够统治什么?(篇目同上,130页)“但是小王子奇怪”这句话读起来也让人觉得怪怪的,究其原因,是谓语“奇怪”造成的。因为形容词“奇怪”不能单独做谓语,做谓语得变成复杂形式,后加一个程度补语(“小王子奇怪得很”),或者让“奇怪”做心理动词的宾语(

11、“小王子觉得(感到)很奇怪”)。另外,原译文的标点使用也不合汉语习惯,后接的两小句都是“奇怪”的具体内容,在语义上受到“奇怪”的制约,为了使表意通畅,句法自然,两小句前应用冒号加以提示,而不宜用句号。考虑到如上因素,这段话应改成:“但是小王子觉得很奇怪:这颗星球又窄又小,国王能够统治什么?” (1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柯识律译,16页)“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是个语法病句。“生命”为无生命的名词,既然没有生命,它无能力主动地“对人”或“对物”怎么样,除非将其拟人化,方可说成“生命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或“生命对人一视同仁”。这句话可有五种

12、正确说法:“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唯独不能说的是课文中的译法。 (14)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法布尔绿色的蝈蝈,黄亚治译,82页)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也是一个病句,“它们对这道菜”后面跟的成分应是心理动词为中心的动词短语(如“很感兴趣”“很喜欢”等),而非“吃”这样的动作动词为中心的动词短语。这句话正确的说法有两种:“这道菜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或“它们对这道菜很感兴趣,吃得津津有味”。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

13、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在此期间,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及各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名著导读: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第183页)这段最后一句“进行”后少了动态助词“了”,与前文“展现了”在时态上不一致。三、语义重复(16)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泰戈尔金色花,郑振铎译,第117页)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一句话中“暗暗”“匿”“一声儿不响”表达的意思再三重复,而且“一声儿不响”与前两个词语语意相近,不宜用转折关系表达。不知道泰戈尔先生的

14、原文是否为此,但汉语中这样的表述是有问题的。比较能接受的说法是:“我躲在那里偷笑,一声儿不响”。(17)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柯识律译,第15页)这两个小句表意重复,拖泥带水。前句中“挺拔”一词是“直立而高耸”,可见词义已涵盖了“高耸”。后句中前有“满铺”,后用“如茵”,也造成了表意的叠床架屋,“茵:垫子或褥子”,很明显,“如茵的嫩草”就是“像垫子一样铺着的嫩草”,前边的“满铺”也无使用的必要。还有,这两个小句之间也不应用句号,而应用逗号或分号,因两个小句是并列的描写句,语意连贯对称。应改为“陡坡外青松挺拔,谷地里嫩草如茵。”这样的

15、表达更为干净利落,表意也显得连贯通畅。四、逻辑不通(18)我却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拥他入睡的不再是我,而在他梦中更会“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亲爱的儿子,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肖复兴拥你入睡,115页) 诗人傅天琳的原诗写的是“妈妈的期待”,怎么一下子又变成了“爸爸的期待”?这不是偷梁换柱吗?作家这样说很明显缺少了一句过渡,应改成:“亲爱的儿子,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妈妈的期待,爸爸想告诉你,那同样也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 (19)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法布尔绿色的蝈蝈,黄亚治译,80页) 这段话一开头说“夜已晚了”蝈蝈才不叫的,可后边又说“夜晚来临”蝈蝈就不叫了,蝈蝈到底是什么时候不叫的?两名所给的时间有矛盾。根据蝉的习性,夜晚来临时它是会鸣叫的。考虑到文章的逻辑性与蝉的生活习性两个因素,最后一句话得改成“它白天唱了一天,到了夜晚,也该休息了。”五、表意不清 (20)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法布尔绿色的蝈蝈,黄亚治译,81页) 根据文意,“弱肉强食”指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