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13095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标测评第5单元(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单 元17.公输1.理解填空。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义不杀少而杀众”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最终折服,终于放弃帮楚攻宋的错误行为。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B.以牒为械(用,介词)C.吾知所以距子矣(的原因)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A.胡不见我于王?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B.然胡不已乎?译文:但是为什么不停下来呢?C.必为有窃疾矣。译文:一定有爱偷窃的病症。D.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大丈夫的儿子为什么命令我呢?4.墨子

2、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智、仁、忠、强等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排比与反复相结合的句式,使之产生雄辩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5.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6.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示例: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有了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7.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

3、的成语。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8.你相信公输盘就是鲁班吗? 示例:不相信。本文中的公输盘为人阴险狡诈,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而鲁班是被世人所崇敬的伟大发明家,是智慧的象征,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选自世说新语)注京房:字君明,汉朝顿丘人。幽厉:周幽王和周厉王,都是亡国之君。稽首:叩头行礼。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因问帝:于是各贤其臣:以为贤,认为

4、贤明10.文段理解。(1)选文中用“稽首”表明京房既守君臣之礼,又敢于直言。(2)劝说进谏需婉转,请你简要评说京房的说话艺术。(提示:任选一个角度切入即可:说话技巧;说话的目的和效果)示例:京房不直言元帝任人不忠,而借古喻今,让元帝自己明白治国须任用贤臣的道理。11.针对欧美时下盛行的“中国军事威胁论”,2011年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美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搞经济建设是为了解决好13亿人民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拿这些钱去发展武器装备挑战美国。中国没这个文化,中国也没这个能力。”陈炳德说“中国没这个文化”的含义是什么?示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中国人受到良

5、好的文化熏陶。如墨子的“非攻”、孔子的“以礼让为国”、孟子的“与人为善”等思想,都不主张发动战争,特别是非正义的战争。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理解填空。(1)本文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亲戚畔之”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天下顺之”之势。(用孟子两章中两句话填写)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C)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请写出两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示例: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

6、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胜利。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7、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委而去之(到 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6.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翻译下面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8.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

8、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为”,替的意思。尔也:而已。圹(kun):原野。9.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所恶勿施尔也:所厌恶的东西(事情)(2)兽之走圹:跑10.课文中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上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这个句子是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11.课文说“得道者多助”,选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示例: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

9、,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12.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的治国思想: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

10、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2.孔孟的思想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师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论语,写出“于丹论语心得”。请你也仿照其形式,谈谈你对论语和孟子中某一名句的认识与体会。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于丹心语: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心语: 历经风雨,长成大树;历经磨难,造就英才。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示例: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

11、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健壮的体魄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舜/发 于/畎 亩 之 中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困于心衡于虑B.行拂乱其所为C.同舍生

12、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6.翻译下面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7.选文首先采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回答)的论点。8.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或“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

13、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吴既赦越(赦免)与百姓同其劳(劳动)10.翻译下列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11.本文故事可以用成语卧薪尝胆来概括其主要内容。19.鱼我所欲也1.理解填空。(1)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

14、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所说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A)A.本文以“鱼”比喻“义”,以“熊掌”比喻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