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12987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窗合伙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

2、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通过哪里?生:格尔木。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当作一种整体,这一整体被提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师:此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某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某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后来的学习有很大协助。二、自主探究1.结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师: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懂得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当作一种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

3、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构成部分。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1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达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措施计算?你懂得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种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811142195

4、6(k)或者11+814=1956(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叫做加法。(课件出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师:在上面的加法算式中,84和11叫做这个算式的加数,1956叫做这个算式的和。(课件出示: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1142 814 =956加数加数和1114 = 1956师:一种数同0相加成果如何?生:一种数同0相加还得这个数。【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将枯燥的加法的意义用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这一具体的情境来承载,减少了学习的难度,为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发明了条件】2.结识减法和

5、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观测课件(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情景图),出示如下问题:(1)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14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2)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m,你能求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读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生:相似点是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都是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56km。生:不同点是()中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中是已知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师:像上面这样,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种部分求另一部分都用什么措施计算?小组讨论报告。生:已知整

6、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师: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解答时,根据哪些数量关系式?()西宁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96-814=114(k)(2)西宁到拉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1191=8(km)(课件出示)(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1956- 814= 142被减数减数差19561142 84【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概括、归纳总结,得出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的运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

7、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感悟,进一步深化和内化了减法意义的实质】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师:根据上面的问题,给出一种加法算式,你可以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生:给出一种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算式142+841956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生1:和=加数+加数生2:加数和-另一种加数师:观测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根据算式156114814也可以得出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概括出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吗?生1:差被减数-减数生2:被减数=差减数生:减数=被减数差三、探究成果报告师:同窗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师生共同总结:

8、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师:有关这一知识,你懂得了些什么?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生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一种加数是减数,另一种加数是差。师: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生: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种加数师: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生: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有关知识,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加、减法

9、意义的理解有哪些新的收获?生:已知两个部分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用减法计算。生2:根据一种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根据一种减法算式,可以写出一种加法算式和一种减法算式。师:加、减法之间有如何的关系?生:加、减法是互逆的运算。师:在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探究它们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你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措施?生1:数学思想有概括、归纳和总结等。生2:数学措施有探究、分状况讨论等。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142+ 84= 956加数加数和+1142 156 956 8 = 114被减数减数差156 - 114

10、 = 814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种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教学反思1.找准教学起点,架起学习新知的桥梁。教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理解限度。本节课从一开始,引导学生结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意义和名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达到了较为抱负的效果。2.注重创设情境,依托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间的关系。3.本课以小组合伙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出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11、。课堂作业新设计类.照样子,写算式。871232121087=2210-13=23300=513 780-120=6069123=5672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加数187478加数34213和4345 被减数79678减数4356差24337(考察知识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力规定: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有关问题)B类1求未知数x。x+25=930465+x710 25-=1 x-70(考察知识点: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数。能力规定: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与求未知数x的关系)2.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单位:公斤)总数量卖出还剩苹果20145

12、梨2129香蕉1588橘子200(考察知识点:综合运用总数量、卖出的和剩余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解答;能力规定: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综合运用)参照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类:1 51-3=300 5300=13120+60=880-66=2123567=690 690-567=232. 2161 6915443554B类:1. x665 =45 =27 x=138 . 101017 95教材习题教材第页练习一1()用加法计算,由于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2)用减法计算,由于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的运算。(3)用加法计算,由于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的运算。(4)用减法计算,由于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的运算。2.35147=20 350-0=147 7-2=5 55+12=7850-11=2323+611=503.176 309.200 65 500 281 51 3573550 验算:50-190=30 51 验算:55-29=24488验算:488+9=586 27验算:257+45=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