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128380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摘要】本文以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为例,从会计改革的目标出发,运用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分别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就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定量研究,对其改革效果做出实证性的评价,籍此观察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会计改革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且离不开执行机制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准则执行支撑系统。企业会计制度面对缺乏效率的准则执行机制,出台尽可能回避按“公允价值”计价的改革政策,无疑是考虑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的融合性而做出的明智之举。【关键词】会计改革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一、引言会计信息失真是影响我国经济秩序的因素之一,它危及到政府的宏

2、观决策,干扰国家的税收工作,损害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鉴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及其危害性,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措施,譬如,修订了会计法,出台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建立了专司会计培训工作的国家会计学院,可以说政府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学术界对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研究大多局限于如何规范会计行为,对会计管制的效果则缺乏定量研究,因此无法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结果提供证据,由此也难以给政府管理机构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政策建议。本文以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为例,从投资者

3、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定量研究,对其改革效果做出实证性的评价,籍此观察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会计和财务报告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会计准则制定团体,譬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已经采用投资者导向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并特别指出会计的目的是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1978;1994)。尽管会计信息的质量涉及诸多因素,难以定量刻画,但根据会计目标,从投资者的立场,通过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来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失为一种综合的、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1998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政策

4、,大多数改革政策对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强制执行的,譬如收入确认政策,长期投资核算中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运用界限,开办费的摊销期限规定等,但是也有一些改革政策对外资股公司(发行股,股,股等的公司)规定强制执行,而对内资股公司(只发行股的公司)规定参照执行,这些内外有别的会计政策有坏账准备政策、短期投资减值政策、存货减值政策以及长期投资减值政策。股份公司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为我们从投资者的角度,调查会计改革是否改进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当前西方学术界更流行的术语是,也就是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供了机会。会计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

5、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那么,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旧制度)相比,执行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新制度)之后,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新制度规定,对于股公司,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政策、存货减值准备政策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政策(下文简称三大减值政策)为自愿执行的政策。实施三大减值将挤掉公司利润和资产的水分,使利润和资产的数据更真实。那么,与未执行三大减值的公司相比,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明显提高了呢?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实证性的评价,但基于以下原因,对这些问题提供答案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为会计改革是否改进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

6、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了证据。会计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强化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会计改革能否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亟待回答。其次,它对评价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合理性,预测会计改革的走势具有借鉴作用。因为通过透视证券市场会计改革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为观察当前会计改革的合理性,预测会计改革的前景提供依据。最后,它对会计准则与价值相关性的文献具有学术价值。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旨在通过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为测试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利用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前后的数据,从投资

7、者的立场,采用国际学术界流行的三种研究方法,分别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运用一系列的控制样本,对改革后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否显着提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 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有用的;2 自愿执行减值准备政策的行为在统计上没有发现信息含量;3 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显着提高,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提高。本文从市场效率和执行机制的层面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由此论证了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本文其他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回顾相关文献,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对研究所用的样本和数据进行描述,讨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与解释;第五部分为结论

8、概括与政策含义。二、研究假设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不少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证实会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表明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是有用的(赵宇龙1;陈晓等;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关系,西方实证会计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投资者对会计盈余的反应系数越大()。这意味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对投资者的决策越有用。不过,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改革是否显着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进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性的评价。但人们普遍预期会计改革会显着地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因为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无论是会计盈余的计算还

9、是资产价值的计量都更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了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会计改革是否显着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判断会计改革的实际效果,我们借鉴的研究方法,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分别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调查,以便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价。首先,我们从信息观的角度,运用事件研究法,就新制度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会计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行调查。由于三大减值政策体现了会计谨慎性的原则,执行三大减值政策会挤掉公司会计盈余的水分,提高会计盈余的质量,因此我们预期投资者对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公司的会计盈余可能会更加重视。将此形成假设就是:p:与未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比较,自

10、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更高,若市场也能识别,那么后者会计盈余的反应系数统计上应显着大于前者。然后,我们从计量观的角度出发,运用关联研究法,对会计盈余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投资报酬和股价水平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了全面考察新制度是否显着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我们从不同角度选取了3组控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测试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否有显着改进。根据研究目的和样本设计,我们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出以下3个假设:p1:由于新制度出台了大量的改革政策,这些改革政策更有利于公司真实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与97年比较,人们有理由预期98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11、的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改进,若这种改进也为理性的投资者所察觉,那么98年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97年比较,应有显着提高。p2:对于98年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98年执行减值后的会计盈余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未执行减值的97年的有关数据对比,人们有理由认为98年会计信息的质量应有明显改进,若市场也能察觉这种变化,那么这类公司98年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97年比较,应有显着提高。p3:与98年未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比较,98年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的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信息质量理应更高,若理性的投资者也能察觉到这两类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区别,那么后者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应

12、显着地高于前者。三、研究方法(一)样本描述为了能全面评价会计改革的效果,样本总体包括了会计改革前后各一年的数据,也就是样本总体包括98年和97年所有观察值;在选取子样本时,以研究问题的设计和分析模型作为依据,从样本总体进行取样。研究所需数据除了98年三大减值执行情况的数据,从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编制、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99数据大全光盘数据库手工收集外,其他均来自台湾经济新报出版的光蝶中国大陆金融市场资料库(简称)。此外,我们还参阅了北京杰达科贸公司制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蝶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资料库19901998,对中选取的数据进行了必要核对。在研究98年自愿执行三大减值的股

13、公司会计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时,我们以98年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有745家股公司,但是关于98年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情况我们只获得647个有效观察值。在研究新制度是否显着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时,我们分别采用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对第二组的3个假设进行研究,这两个分析模型在检验3个假设时所获得的有效观察值不一致,但差异相对样本规模均很小,因此样本规模的差异不会对两种分析模型的结论造成重大影响。表1列示了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在检验第二组3个假设时的样本容量:表1 样本分布:无论是97年的减值公司还是98年的减值公司都是指98年自愿执行至少一项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98

14、年未减值公司指98年未自愿执行任何三大减值政策的股公司。(二)分析模型我们借鉴等(1993)的研究方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分析模型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全面的评价。首先,我们应用事件研究法(),对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公司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行测试,为此建立以下分析模型模型1:=0+1+2+3+(1):年报摘要披露前后一段时窗(为5天)的累积非正常报酬率;:每股收益的变化数除以开始(上年年报摘要公告日的次日)的股价(收盘价);:为虚拟变量(),当股公司自愿执行至少一项三大减值政策时取值1,否则取0。模型(1)中增加未预期盈余这一解释变量,是为了控制年报公布时未预期盈余的股价效应对

15、研究问题的干扰。若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具有信息含量,并显着地提高公司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那么我们预期2和3统计上应显着地大于0。由于事件研究法调查的是会计盈余能否给市场传递新的信息,因此它研究的是在一个狭小时窗内,股价对某一事件的信息作出的反应。但是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一定局限于盈余公告日这一狭小时窗,可能覆盖整个会计期,因此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还可以扩展到相当长的时期(通常为一年)。研究发现会计盈余水平及其变动数(也就是所谓的未预期盈余)在除以期初(上年年报公告日的次日)股价后均与年度报酬率相关。因此在讨论股票报酬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仅可以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定一个狭小的时窗,对未预期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也可以采用关联研究法,以年为观察时窗,对会计盈余的水平及其变动与股票报酬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尽管早在1968年,和就以年为时窗计算股票报酬,但和(1991)建立了一个更为流行的包括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化的报酬模型,我们根据和的报酬模型,结合本文研究的问题,建立以下报酬模型:模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