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1260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 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案例:提问理答:课堂教学优化的创意实践镜头回放:秋的白露将至,学校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如期举行。有的教师拿着计数器,有的教师拿着计时器,有的教师拿着观察量表他们分坐于教室各处,认真专注的模样像是一起开展一场科学实验一般。课堂结束后,有老师奔向执教老师、学生和现场的观课老师,向他们采访了解刚才观课中存在的疑问。随后,一场聚焦课堂实证数据的观课反馈会激烈拉开序幕。有的针对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有的剑指教师理答的次数和方式,也有的对本节学生的参与度情况做了细致的数据分析,大家兵分多路,表面上貌似“各自为政”,实际上却是在统一主题的统领下合力研究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2、验证。这场聚焦“提问和理答”的学中观察创意实践,是学校基于“四维观课”课堂常规优化一次新的突破。创意背景近年来,为了解决传统听评课方式存在效率低下、随意性大,无法发挥课堂观察工具性价值等问题,我们呼唤拆除传统听评课的“旧房子”,重建听评课的“新房子”,构建基于“四维观课”的全新范式,致力于“学教评研”一体化,最大程度发挥校本教研的内在价值。学中观察是“四维观课”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它在多维量表和分类体系的视域下,以全面、客观的实证信息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是一种专业化、技术难度较高的观课模式,该模式大致有五个流程:明确目的选择(设计)量表分组合作观察实证分析总结报告形成课例。结合课堂

3、全息观察技术,针对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现状,以识字单元第一课场景歌为课例,开展“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讨。在课中观察时,选择了“学生参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理答”4个视角15个视点,重点聚焦课中的“提问和理答”,旨在透过“提问和理答”的相关数据分析,看见个体学生(树木)的课中变化和群体学生(树木)的课内生长;看见学科知识(树木)的有效落实和学科素养(森林)的整体提升;看见课堂所呈现的普遍现象(树木)和数据背后的深层逻辑(森林)。让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观察视点的透视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校本教研的反复实践和总结中,整体优化课堂常规,提升课堂学习品质。创意实施(一)

4、第一步:精准分析,锁定目标学校教科室组织参与校本教研的人员讨论课程标准(2023版)、教材、教法的观点与要求,分析备课资料、教学设计、学习前测等,让参与教研的人员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含教学目标、方式与水平要求)。通过目标分析,针对研讨主题: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提出教学设想: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本单元的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有较强的构字规律,在利用“复现”这个教学策略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1)生字以最佳的显示字号出现:楷体、醒目(最角落的学生也能看清楚)。(2)设计多次生字复现。比如:圈出景物读一读(略读),加上量词读一读(加深读),梳理场景读一读(归类读),图

5、文结合读一读(直观识认),场景赏析再读一读(精读): 引导发现“一”字之多,顺势引出“一”字变调,再至量词搭配,以不同语境、情境复现生字。 将形声字做归类识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 采用图文、联结已学、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记住翠、军、号等难字。 随文进行写字的教学,引导观察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3)漂亮的插图和生活中的照片,都是生活中的一幅幅场景。这些场景也是我们进行识字强化教学,但是记住要趁早布置。(二)第二步:分工协作,合力观察学校教科室根据选定的主题,组织专家和校内骨干力量选择(设计)分析量表,并负责相应的前置培训,清楚操作的整个流程和具体要求。教科室对本次参与教研的老师进行了具体分

6、工,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实录,分工的同时又有协作,协同推进实证信息收集和记录,为反馈研究做好准备。(三)第三步:课后调查,掌握实情课后,组织观课者积极地与执教老师和现场学生进行探讨性对话,了解和验证一些最真实的体验、收获和一些尚未达成的遗憾。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对课堂教学进行学习后测,调查验证当堂的学习实效。同时,主持人在课后组织了参与教研的老师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记录信息进行分析。(四)第四步:实证反馈,深度分析课后的实证反馈会议,参加活动的全体教师通过课前准备资料分析、课中实证数据分析,在研修主题的统领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来梳理、总结、透视本次课堂教学特

7、点,探讨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深度剖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评说得失与优劣。以本节课的观察数据为例,我们综合分析如下:1.从教师提问看问题的有效性低段识字常用策略是反复复现,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之一。从上表中,我们看到教师认知记忆性提问占了66.25%,可见老师非常注重反复复现的策略,并且适当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其次,从教师引导性提问10%,创造性提问占5%和应用性提问占7.5%等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注重自主识字的引导和培养。2.从教师理答看教师理念的转变和素养的提升教师理答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这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是形式多样的。据统计:教师归纳理答占5.7%,反问式理

8、答占4.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占2.8%,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占64.30%,探问式理答占11.43%,追问占6.25%,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居多。这种理答方式能很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达到更高的课堂实效。而课堂几次适时的有效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当然,从某些偏低的数据中,我们也能看见本节课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感还不够,还应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3.从学生回答看识字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中,共回答问题112次,其中无回答0次,答错3次,可以从数据中看出,有些学生还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本节课的执教老师非常尊

9、重学生,循循善诱,把课堂纪律和学习节奏调整得特别好;这堂课从学生回答的问题来分析,认知记忆性回答42频次,推理性回答22频次,执教老师的识字教学中重视知识的教学;学生创造性回答和学生主动提问共12频次,学生的创造性回答非常精彩,可见本节课的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的学习和民主氛围比较浓厚。4.从学生的参与度看识字教学的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发言次数多,发言积极,A类学生(优生)为发言主体。C类学生(后进生)中有1人发言,发言3次,另外2人课堂中没有举手发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教师本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能较好撬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同学生群体都能充分参与学习,并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

10、良好的状态保持,这为识字教学达成良好效果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状态保障。(五)第五步:凝聚共识,形成课例在课堂实证数据分析之后,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对本次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修订,保留富有实效的环节,利用集体智慧修改设计中的欠妥之处。同时,融合低段识字教学的新要求和全体老师的意见,把课例梳理成为精品课例,加入成为学校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供老师们参考、借鉴。创意成效(一)巧设提问,以“问”启思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是撬动学生开启思考的支点。本次课例,执教老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亲和轻松的课堂气氛,抓住提问的时机,准确把握一连串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

11、先后顺序排列的核心问题,对学生实施有效提问。以问题为驱动,打开学生思维,开启课堂思考之旅,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提高教学效率。(二)积极理答,以“答”拓思科学理答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基石,也是提升师生对话的有效引擎。本案中,教师有很强的课堂理答意识,积极主动地处理学生的回答。在理答的过程中及时通过肯定、反问、追问、回问等方式深化问题,把学生引向深度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境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三)形成文化,以“学”育思本次校本教研,教师的课堂提问和理答贯穿教学全程,在教师处理和落实好提问和理答后,本节课形成了良好的师生课堂对话文化,成功构建基于思维品质提升和思维能力培育的高效课堂。在教师有效提问和智慧的理答下,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频频绽放,大放异彩,收获了精彩而又美好的学习体验。在课堂实证数据分析之后,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对本次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修订,保留富有实效的环节,利用集体智慧修改设计中的欠妥之处。同时,融合低段识字教学的新要求和全体老师的意见,把课例梳理成为精品课例,加入成为学校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供老师们参考、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