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124371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南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6为单选,7-10为多选,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图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1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利用矩形面积的和来表示位移大小比实际位移偏小B甲图中利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乙图利用梯形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C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D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变化量2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O点的物体,从t0开始受到如图

2、乙所示的水平力作用,设向右为F的正方向,则物体()A一直向左运动 B一直向右运动C一直匀加速运动 D在O点附近左右运动3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4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2)( )A水

3、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CDB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s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vAB:vBC:vCD=1:4:9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3:55如图(a)所示,两段等长细线将质量分别为2m、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4F2 BF1=3F2CF1=2F2 DF1=F26如图所示,轻杆 A端用铰链固定在墙上,B端吊一重物通过轻绳跨过定滑轮用拉力F将

4、B端缓慢上拉,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不计),且OAAB,在AB杆达到竖直前( )A拉力F增大 B拉力F大小不变C杆的弹力增大D杆的弹力大小不变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D斜面、挡板对球的弹力与球的重力三者的合力等于ma8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10kg、m220kg、m330kg,已知斜面上表面光滑,斜面倾角30,m1和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8不计

5、绳和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用外力使整个系统静止,当撤掉外力时,m2将(g10m/s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和m1以共同速度沿斜面下滑 B和m1以共同速度沿斜面上滑C相对于斜面上滑 D相对于m1下滑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B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C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

6、,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不变10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木板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F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 )A滑块A的质量为4kgB木板B的质量为1kgC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4m/s2D当F=10N时滑块A的加速度为2m/s2二、实验题(共两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1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

7、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和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2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其中不能完成实验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3,N3=7B钩码的个数N1=N3=4,N2=7C钩码的个数N1=N2=N3=7D钩码的个数N1=6,N2=7,N3=

8、8(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除了分别记下所挂钩码的个数外,还应该做好的二个记录是: ; ;(3)在实验室中按该方案做该实验时,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三、计算题(共3题,总34分。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14分。)1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个小球A和B用1m长的细线相连,A的质量为m1kg,B的质量为A质量的2倍将它们都浸入水中后恰能处于静止状态(设水足够深,不计阻力,g取10m/s2)求:(1)此时细线的张力大小(2)若细线被剪断,经时间2s后两球相距多远?14.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

9、/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15用如图所示的浅色水平传送带AB和斜面BC将货物运送到斜面的顶端。AB距离L=11m,传送带始终以v=12m/s匀速顺时针运行传送带B端靠近倾角=37的斜面底端,斜面底端与传送带的B端之间有一段长度可以不计的小圆弧在A、C处各有一个机器人,A处机器人每隔t=10s将一个质量m=10kg、底部有碳粉的货物箱(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A端,货物箱经传送带和斜面后到达斜面顶端的C点时速度恰好为零,C点处机器人立刻将货物箱搬走已知斜面BC的长度s=50m,传送带与货物箱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0、0=055,货物箱由传送带的右端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大小损失原来的,不计传送带轮的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斜面与货物箱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C点处的机器人操作失误,未能将第一个到达C点的货物箱搬走而造成与第二个货物箱在斜面上相撞求两个货物箱在斜面上相撞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 (本问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3)从第一个货物箱放上传送带A端开始计时,在t0=2s的时间内,货物箱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四、选做题(两道题中任选一题解答,12分)16选修3-4部分(1)(每空2分,共4分。)在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波波长的实验时,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

11、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6 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20010-4 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700 m,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mm,求得的波长值是 m(2)(8分)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CB为半径R=10cm的二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面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45,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17选修3-5部分(1)(多

12、选题,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B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所以衰变是核外的一个电子脱离原子而形成的C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由计算,有些化学反应也释放能量,这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的本质是一样的D某种色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光照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E普朗克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2)(8分)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2mC=2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

13、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一、选择题 12345678910ABABADCDCDABDBCD二、实验题116、7 200m/s2【解析】(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12(1)A;(2)O点的位置;拉力TOA,TOB,TOC的方向;(3)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简单回答摩擦力的也可)【解析】(1)法码个数代表力的大小,根据力的三角形法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力,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A错误;(2)还应计录O点位置和三个力的方向以便画出三个力的图示;(3)实验中主要是因为存在各种摩擦作用,比如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三、计算题13(1);(2)【解析】(1)对A、B及细线组成整体有由平衡条件有:, 2对A受力分析, 。2(2)若细线剪断后,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B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1在时间内A向上位移为,则B: 2两球相距。214(1);(2)【解析】(1)在乙车追上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