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2302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石壕吏》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安史之乱。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公元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

2、()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当时诗人任华州司功参军,管理地方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考课等文教工作),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他目睹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二、 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 听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生字词,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2. 学生自由诵读。3.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三、 细读课文,品味探讨1. 观官吏之举(一个苦难的时代)通过诗文改动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

3、感情。 改文: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老汉攀墙走,老妇出门看。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捉”字颇具春秋笔法,说明这绝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乱搜捕。这的确称得上“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捉人”也与“捉壮丁”的内涵大有不同。“人”是一般的概念,“丁”的内涵则比较具体。玄宗天宝律法规定:“制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旧唐书食货志),二十二岁才是壮丁年龄,而现在驱尽壮丁,及于老弱。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有唐史为证:陈陶之战,四余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邺城失利,郭子仪等率领的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这时唐王朝急需补充兵力,

4、重整旗鼓。夜: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从“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着怎样的嘴脸?(凶恶残暴,如狼似虎)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不过是一个下层的小军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吗?他家里也许还有妻儿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夕保。这场战争不仅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象石壕吏这样的下层军官带来了深深的恐惧。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生活贫困,劳动

5、力急剧减少,“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只有1690万强,比玄宗天宝十三年减少近十分之七。战乱之后,唐朝由极盛转向衰弱。2. 听老妇之诉(一个苦命的家庭) 文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找出具体的语句谈谈,说说老妇之苦。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二子战死沙场 一子苟且偷生 孀妻弱子无依 老妇自请应役)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义无返顾地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有人说老妇

6、的致词不是一口气说出的,而是被官吏一句一句的逼问出来的。(板书:吏,呼,妇,啼)看课后习题三,这种手法在文言文中经常见到,叫:“藏问于答”(板书)想象当时具体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3. 察作者之情(一个苦闷的灵魂) 领会杜甫矛盾的心理 杜甫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做了些什么?如闻 侧耳倾听夜不成眠 独与老翁别 别得沉痛凄惨无助。俄托尔斯泰说过:战争,请让孩子和女人走开。杜甫的内心却没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板书:憎恶官吏的凶残,同情民众的苦难。)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文另一的语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7、。杜甫为什么不像史官那样记录安史之乱的大事件而关注战乱中一位普通老妇的哭诉?“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 袁枚)请用:每一个家庭(或人)都在经历( )说话。试背诗文。小结全文,拓展延伸石壕吏这首叙事诗是一首心忧天下,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曲。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之时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以途中所见所闻写了一组诗,这就是有名的“三吏”“三别”。以实录的笔法记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新安吏中泪眼婆娑的母亲送走未成年的儿子,新婚别中结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别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送走已七十多岁的老伴他悲悯的目光拂过失去亲人的老妇,拂过边疆浴血奋战牺牲的战士,从一个家庭延伸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用他的一生书写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让我们的心灵植根于大地,吸收苦难和幸福,承结光明和黑暗,最终献上爱与同情。板书设计观官吏之举 毒 听老妇之诉 苦 察作者之情 忧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