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12231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教案估计教学1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5-6估计。 二、教学准备 教具:1米长的丝带、米尺 学具:直尺、学具盒(盒内装有小棒、丝带、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等;盒外用一条50厘米长的丝带系着,并打个蝴蝶结。)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动手量等实践活动过程,逐渐清晰常用长度单位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重点会较准确地估计以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或周长。 (2)在估计和测量周围熟悉物体的长度时,初步培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估计的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估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

2、习,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策略: 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清晰长度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清晰长度单位概念以厘米为重点。为解决以上主要问题,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以比赛为动力,通过看一看、估一估、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长度表象,在体验中达到对长度单位的物化,从而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1、示:米长的红丝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备选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反馈的策略,适时板书课

3、题估计。 3、量: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来量一量。 4、比划:(1)1米是这么长,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吗?(2)(将丝带对折)这样是多长?你能用手来比划吗? ()分别用手比划1分米、1厘米的长度。二、展开 (一)画一画 1、比划:一个1厘米是这么长,3个1厘米有多长?(教师演示1厘米1厘米地比划) 5个1厘米?8个1厘米呢? 2、画:如果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厘米长的线段吗?试试看! 3、量:画得准不准呢?同学们再用尺子量一量 4、反馈纠偏:同学们用尺子量了后,你画的线段怎么样?你是怎么画的? 备选若学生反馈画得比较准,则请他介绍画的方法,预计有三种可能:一是1厘米1厘米地画,画了8个厘米;二是借

4、助已知的物体的长度画,如橡皮长4厘米,则画两个橡皮那么长;三是借助长度单位1分米的表象,再去掉2厘米等。 若学生反馈画得不够准,则一起探讨画得不够准的原因,预计是1厘米画得过长或过短,即长度单位的表象不清晰,则引导调整纠偏,如用手在尺子上比划厘米的长,再画一画、量一量等。 5、自由练习: 刚才是老师要求大家画8厘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定长度,先想好画几厘米再画下来,然后用尺子量量,尽量多试几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6、反馈:同学们练得怎么样?谁愿意把你的进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请原先画得不够准的学生说说经过练习是否有进步,如果有则说说练的过程。) (二)估一估 1、小组合作估计包装丝带

5、长 (1)示:学具盒(用丝带系着,丝带还打了一个结,每4人小组一个)(2)小组合作估计打结的丝带的长度。 (3)反馈:各小组汇报估计的长度,师板书数据。 (4)解开丝带拉直再估一估,小组调整原先估计的数据。(5)量一量,揭示测量结果(50厘米)。(6)评价:哪几个组估得比较准?请估得准的小组介绍方法。 备选教师鼓励学生估计时可能采用的化曲为直的策略或分段估计的策略,若生估计时能考虑打结部分长度则给予肯定表扬。 2、组内比赛,评选估计小能手 ()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或周长。先小组选定一样东西,可以是学具盒里的物品(小棒、丝带、橡皮、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物体(如课

6、桌宽、师生的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比如选定估小棒的长度,每人各拿一根估计长度,再小组一起量一量,记下结果填在表内,然后比一比谁估得较准,就给谁记一颗星,几次下来,谁的星最多,谁就被评为小组估计小能手。实践记录表名称估计结果 测量结果 (2)学生活动 (3)展示评价:学生活动的成果,并评选出小组估计能手。 3、实际应用,拓展延伸:(1)估一估:请各组的小能手上台排成一队,队伍大概有多长?你是怎么估的? (2)围一围:队中有3人手拉手围成一圈,估计这一圈大概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3)想一想: 想象一下,如果台上的这几位小能手都手拉手围成一圈,估计能把教室围一圈吗?若不能,你估计大概要多少人才

7、够围一圈?是怎么想的? 实际围一围。三、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我们杭州有名的断桥长度、六和塔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引入环节通过猜一猜、用手比划,旨在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即引发回忆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其长度表象。 先用手比划几厘米为画几厘米建立一定的表象支撑,教师的比划演示为学生起基本的策略导向作用。 画一画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指定画-量-比-纠偏-自由画-量-比-纠偏,使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在不断的估、量、纠偏中,逐渐清晰厘米长度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反馈讨论渗透估计的方法:如

8、1厘米厘米画、1分米少2厘米、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作为参照对比等方法。教师指定画8厘米的线段,再让生自由练习,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组合作估计打结的丝带长度,目的进一步清晰厘米概念,并拓展到清晰分米概念(包装盒的宽和高是厘米作单位,长可用分米作单位),先估计系在盒外的丝带长,再解开丝带拉直估,符合做事情的自然程序,同时渗透分段估计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这一曲一直的对比中,调整数据,发展长度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从估计学具盒丝带到评选估计小能手实践活动,力图体现从扶到放的原则,前者是集体估计指定的物体长度,后者则是独立估计自主选择的物体长度或周长,估计的对象具开放性,力图使学生在实践、竞争中进一步清晰厘米、分米、米的长度观念,培养估计能力。 估一估、围一围、想一想活动,就地取材,估计的对象由静态的物发展到动态的人。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估计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将知识探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持续发展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