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地名.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1966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容地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句容地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句容地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句容地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句容地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容地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容地名.docx(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容城镇有关地名城 镇 公元239年筑土城,1554年筑砖城,民国,以东西大街为界,大街以南为华阳镇,大街以北为崇明镇,故名城镇。北阳门 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马槽巷 原名昇仙街。元代,至大2年,公元1309年,句容郡王王府设在柴巷、轿巷、马槽巷一带。马槽巷,王府养马的地方。传说每年十二月二日茅君驾白鹤于此会众仙,元至大二年(1309 年)武宗封绰和尔为句容郡王,为郡王养马处,明改为马槽巷,沿用至今。柴 巷 为柴草贸易市场,又说是郡王堆放柴草处,明朝起名柴巷,沿用至今。轿 巷 原名废巷,元为郡王放轿处,清朝改为轿巷至今。王府存

2、放轿子的巷子。鲜鱼巷口 传说因张邋遢卖鲜鱼而得名。四牌楼 原名四桂坊,明,天顺六年(1462年),举人戴仁、胡汉、曹澜、李澄四人共建四桂坊,弘治元年(1488年)改为四面牌坊。东为正本清源,南为承流宣化,西为奉法循里,北为节用爱人。清代置匾额。位于十字路口而得名。马疲岗 弘治县志载,此岗较高,坡陡,马上岗吃力疲倦故名。樊家巷 公元1275年,樊渊任广东宣慰司,母死,孝母辞官,元皇庆二年(1313年)封孝廉,告老住此而得名。寺 街 此街通崇明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崇明寺而得名。寺 巷 寺街西边的一条小巷,故名。宋元佑八年(1093年)建大圣塔在巷北,现东起寺街,西至华阳路,沿用至今。

3、土 巷 宋元祐8年,公元1093年,建大圣塔取土的地方。传说,大圣塔建成,将一部分土堆此而得名。井 巷 公元516年,梁武帝时在巷内凿井而得名。南起西大街,北通凌家圆。十八弯 巷内左右弯曲多而得名。庙 巷 (今文化巷) 此巷有孔庙、城隍庙而得名。后因文化馆、电影院等设在此巷,1978年改文化巷。凌家园 过去巷内有凌家花园而得名。建于明代,毁于清咸丰年间,园前原为扇子巷、白露巷。小宝塔 此地原有小宝塔一座而得名。明代为白塔巷,民国时期称小宝塔街,因有大圣塔,故称小宝塔(塔已毁).。葛仙庵 原为葛玄墓处,曾建有庵。葛玄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东大街 明弘治时县城已有4大街(大街

4、,寺街,义台街,观街)17巷。东大街原名动大街,是城东西通衢。宋淳佑七年(1247年)铺石路,后来发展成为大市,民居栉比,交易纷纭,为句容最早的市街。南大街 原名义台街,为旌表孝子张常洧而得名。南堂巷 清代张家设浸会堂而得名。华阳有关地名华阳镇 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字号华阳隐居。民国18年(1929年)县城为东西大街为界,街南门为华阳镇,街北名崇明镇,1949年华阳、崇明合并。1958年建社时,因公社驻地在县城东门外,故名城东公社,1980年,因与金坛城东重名,故以社境环绕县城更名为环城公社。后改名华阳镇。陶 家 原先,县城西部一带,陶姓居多,这里民间有“先有陶家坟,后有句容城”之说,说明陶姓

5、宗族庞大,人多势众。陶家村子就以陶姓为名,甲 城 原名仁威垒。梁元帝承圣2年,公元553年,仁威将军周弘俍为国子祭酒,筑城以居。南宋达奚将军屯兵弃甲于此,故名甲城。三台阁 位于城西郊鸣鹤山(瓜子沟村西)。公元1639年,明督学金兰建阁,乾隆句容县志载:“魁下六星曰三台”,故名三台阁。三里井 离县城三里,村头有口井,故名。西王格 方言“格”即“家”,意思西边王家村。上 阳 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上阳)六城门,此村位于句容六门之一的上阳门东侧,故名。井沟里 村前有口井位于山沟,故名。西 庙 公元1025年,在城西门外建祠山庙,叫西庙。西 关 古句容城设六关,此村位于

6、城西的西关,故名。卫岗头 村在县城西南,似卫城的岗头,故名。瓜子沟 村前有一沟,形如瓜子,故得村名。陈家埠 过去是秦淮支河上一个码头,陈姓较多,故名。金路村 原有金竹巷、路东两村,1978年开句容河拆迁,合并,故名金路村。北阳门 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上 路 位于赴溧水的一条大路上边,故名。下 路 位于赴溧水的一条大路下边,与上路村对称,故名。钤塘 传说黄巢造反之初,杀人无数,在南门外一口大塘边上猛然醒悟,解下宝剑扔进了大塘。以后群众把扔剑的大塘称为剑塘。叫来叫去叫成了现在的钤塘。双 庙 原村东西两头各有一座土地庙,故名。新

7、坊 公元1489年立登科坊,后重建新牌坊,故名。徐茂山 原为荒山,有徐姓墓,后将“墓”误写为“茂”。故村名为徐茂山。藏岗里 此村隐藏在大小东岗和方竹岗之间,人口少,故名。南 亭 位于县城东南,路边有一凉亭,原名亭子村,后改为南亭。排 头 建村较早,后建附近村,故名排头。三里村 村居分散,东西约三里,故名。吉 里 原有急流庙,俗称吉利,误写为吉里。王婆店 相传有一王老太在此开酒店,得名。营 里 相传过去有兵营驻扎在此,故称营里。刘亭岗 相传有一刘姓在村西山岗上建造亭子一座,故名。庙 岗 山岗上有一庙,故名。庄 上 原名香炉庄,1967年破四旧,改名庄上。寺 巷 原有寺庙,庙前有巷故名。下 甸 位

8、于城郊外岗坡之下,故名。“甸”,郊外的意思。官 庄 元朝王德甫,博学多才,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升本州知州后归隐所居之处。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曰:官庄。就是现在华阳镇贾巷村官庄。里巷口 原名李巷口,误称里巷口。曹包蔡 曹家、包家、蔡家,三村合称。肖杆 村旁有一小涧,后小涧转音为肖杆。石狮有关地名石 狮 以境内有南朝梁代的古迹石刻石狮而得名。寨 里 元朝时,凡千户为“寨”,故名寨里。城 上 是为南城上。东晋咸和3年,公元328年,江州刺史温峤在此筑垒,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王墓岗 过去此岗王姓居住,森林茂盛,后“茂”误写为墓。前 莘 相传村西王墓岗有一种药草名细莘,后被中

9、医采用,故得村名,并分前、后莘两个村。河头王 据传清朝有一王爷来过此地河边,故名河头王,以后分成大河头王、小河头王两个村。三子里 此村原有三户人家,居住三处成三角形而得名。对过巷 此村系一条长巷,面对大岗头村,故称对过巷。石牙嘴 以村西有一怪石,形似人突出的大牙,而得名。油 榨 村原有油坊,故名。黄泥坝 宋时,公元1200年,黄提举监造石堰,称黄堰,后改为黄泥坝,以此坝定村名。窑耳头 村在小山头上,后有土窑而得名。南 侯 传说古时有一诸侯住过此村得名。黄梅有关地名黄 梅 境内有一泄洪河,常年干枯,每年黄梅季节,洪水由九华山南下,夹着大量黄色泥沙,故名黄梅河,村叫黄梅桥,村地以黄梅河得名。赤 岗

10、 此岗是红土,村在岗上,故名。瑯琊界 东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建立怀德乡,南朝宋改南瑯琊郡,是侨置山东瑯琊县移民的,而此村又恰巧处于江宁与句容的分界线上,位于郡界,故称瑯琊界。花岸村 取村边黄梅河中菱藕香飘溢岸之意而名。贾母巷 此村有贾家一女招婿在此落户,村中有巷,故名。旧 皂 明弘治前原名旧泽,泽亦通“醳”, 醇酒。礼记于旧泽之酒也。后误写为旧皂。排 岗 因此岗距县城十里,并竖立一牌子,后改名排岗。百家山 该村是由各地迁来,住户杂姓多,位在小山东侧,故名。张 幕 村靠近张姓祖墓,墓误写为幕。莲塘头 相传此村坐落在莲花宝地,村前有个大塘,叫莲塘,故名。方便庵 过去有一庵,来往行人喝水方便,

11、叫方便庵,以庵定村名。南杆底 此村地势像船,村中有一棵树似桅杆,故名栏杆地,后误写为南杆底。同道桥 在莲塘、南杆底二村同行道路上造的桥,名同道桥,以桥定村名。佃 边 此村是外地迁来的,多佃户,故名佃边。巫 墅 巫姓在此建造一别墅,故名。庙凹山 过去在山凹处有一庙,后来建村,故名。花 墓 明代此村有一家墓前建花门楼,故得村名。汪 江 此村位于小山冲,洪水下注,汪洋一片,故名。固江口 古代过江,此村是必经的要道,原名过江口,叫白了为固江口。下凤边 相传一姓邰的从江北迁来,在一块凤凰地下边建村,故名。东储岗 过去有一姓储的,有两个儿子分居东西两个岗上,定名东储岗,西储岗。横 塘 村边有一长形水塘,横

12、在冲子里,称横塘,以塘定村名。水 庄 村坐落在小河及塘之间,四面环水,故名。大卓有关地名大 卓 该地南、北原有大、小两座庙,南面大庙庙宇高大超然,雄伟卓立,故称大卓庙,地以庙取名。城 上 东晋咸和3年,公元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王店窑 在王姓山地烧窑,依此得村名,原名王地窑,“地”误写为“店”。上 荫 东晋陶侃安营扎寨此处为“上营”,后建村定名上营,“营”误写为“荫”。下 荫 东晋陶侃安营扎寨此处为“下营”,后建村定名下营,“营”误写为“荫”。双塘头 坐落在前后两个塘之间,故称。湾 头 村 在句容河湾子上下面,故名。有上湾头,下湾头。道人桥 传说张邋遢

13、背兄,背到此处掉了下来,故名掉人桥,“掉”误写为“道”。浦塘头 明刑部侍郎张文昱,曾住此,以所居之地有蒲塘,自号蒲塘。故得名。后人将蒲误写为浦,称之浦塘头。船塘头 有一大塘,像船形,村在塘头边,故名。衔水冲 村旁有个水冲像嘴衔水之状,故名。光里庙 50年代前,句容有一座很有名的大庙-“光里庙”, 光里庙在句容城东北六公里处,“光里庙”所在的村以庙取名,就叫光里庙。现已拆。北 相 相传此村有一家猪生一头白象,依此得村名,后人叫白了称北相。木瓜园 弘治县志载,木瓜园是过去种植木瓜的园地,故名。练 城 古时该村有石城墙,练兵场,故名。老 合 古时村西有一座百家山,老鹤常来做窝,故名老鹤窝,“鹤”误写为“合”。佃 子 过去佃户居住,故名。匡家边 清朝名孔皇村,位于山边,当时因人患瘟疫,更名匡家边以避邪,辞海云:“匡乏困,救灾患”。云 塘 以塘得名。塘面大,约50亩,水面看到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