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11585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缓解牙疼按摩合谷穴 颊车穴缓解牙疼需要按摩的主穴是合谷穴和颊车穴。采用以下方法,每天坚持按摩34次,牙疼症状就可得到缓解。合谷穴位于虎口处,用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用拇指指尖进行按摩,由轻渐重按压12分钟,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活络镇痛的作用。中医里,牙疼分虚实两种,都可以通过按压穴位治疗。实火牙疼比较剧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明显;虚火疼痛不太明显,隐隐作痛,但持续时间比较长,牙龈红肿不太明显。如果是实火牙疼可以配以内庭穴,此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虚火牙疼配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颊车穴位于颌骨边角向鼻子斜方

2、向约1厘米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就是颊车穴。用双手拇指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由轻渐重按压12分钟,可以起到解痉止痛、活血消肿的作用会谷穴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合谷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这里顺便提

3、及一下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扁桃腺疼痛。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合谷穴H g(LI4)取穴方法 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

4、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别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名解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

5、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

6、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功能作用 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颊车穴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

7、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主治疾病: 颊车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细节见于相关网页“穴道刺激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颊车穴 Ji ch(ST6)取穴方法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主治疾病 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牙车。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

8、输于头。名解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

9、,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配地仓、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

10、颊肿;配下关、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内庭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治疗麻疹。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里内庭穴(此穴是人体脚底穴位,内庭是脚背足底穴位,两穴相对)标准定位在足掌面,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取穴患者俯卧位,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功用镇惊安神,消食导滞。主治疾病1、癫痫,足趾麻木。2、胃痉挛,食积。刺灸法直刺0.3-0

11、.5寸,可灸。太溪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太溪穴Ti x(KI3 )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

12、,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肾经腧穴、原穴。别名大溪穴,吕细穴。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功能作用清热生气。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