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11079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学习了“中医养生康复学”这门课,通过老师课上的讲解,我清 楚的意识到健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们一一生活 中,我们这样看似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彳主彳主会忽视养生,这个很可能是 我们以后一些病痛的诱因。所以学了这门课,我就要做到学以致用, 从现在起为自己制定一份养生计划并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它,为自己 的健康投资。其中我映像最深的是老师讲的关于食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学 说采用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不 同性质、作用和形态与五行的特性进行类比,从而分别归属于木、火、 土、金、水五行之中。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 应”

2、,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 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 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 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 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 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二气候之“湿”, 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 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在最后几节课,老师教了我们一些关于针灸和推拿的养生治病之 道。我自那天才知道: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 叩击、放血等操

3、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 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推拿,又称按摩, 古称按跷、案抚。最早发现于明朝儿科专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 后经过手法的发展演变,变成了现在所常见的推拿。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了解到,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生肖。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一个经脉管一个 时辰,相对于每个时辰都是不同的经脉值班。所以我的养生计划将按 时辰来进行,在中医养生十二说中:子时一一胆经当令;丑时一一肝 经当令;寅时一一肺经当令;卯时一一大肠经当令;辰时一一胃经当 令;巳时脾经当令;午时心经当令;未时小肠经当令;申时一一膀胱经当令;酉时一一肾经当

4、令;戌时一一心包经当令;亥 时三焦经当令;一、严格作息与进食时间由中医养生十二说,在我的养生计划中,不论多忙,我都要坚持 子时入睡,卯时起床,以此来养胆、肝、肺、大肠,同时也是自己在 白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三餐则分别在辰时,午未交替 之时和酉时进行。二、合理膳食因为我的身体每天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自身结构成分的更新,每 天都会制造新的肌肉、骨骼、皮肤和血液用于更新旧的组织。如果摄 入能量过多,身体就会增加一些脂肪,反之就消耗一些脂肪。所以最 好的食物应该能制造并维持强健的肌肉、完好的骨骼、健康的皮肤和 充足的血液,也就是说食物不仅要提供能量,还要包含充足的营养素,即足够的水、碳水化合

5、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在 日常膳食中,我会下意识的调整自己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与此同时, 也会注意五性(热温平凉寒)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 咸)的协调,让饮食真正服务与我的健康。三、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有效地培养 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自己的个性和 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因此坚持体育运动是我养生计划中不 可缺少的一个部分。50岁以前,我每天将保持半个小时的户外运动, 运动主要以慢跑为主,辅之以跳绳,游泳等,50岁以后,打算学点 太极拳。运动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在早上6: 00或下午4: 30之间转 换。四、培养习惯,不悲不喜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注意自己生活中的小细节,努力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处世不惊,不大悲大喜,为 自己的身体进行更高一层次的保养。我相信,在我全方位的关注与坚 持之下,即使已然年迈,我的身体也将仍然硬朗,而这一直的坚持, 定将通过强健的体魄时时于生命之中反馈于我,让我成为最终的受益 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