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098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优秀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目标】理解诗意,诵读诗情,感悟诗人豁达情怀。【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在反复诵读中领悟诗人豁达情怀。【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圆月当空,家人团圆之时,假如你却一个人身在异乡,不能回家看看,此时,你的心情如何呢?中秋佳节,月圆人不圆,假如你的学业又屡遭挫折,不尽人意,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稍停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去感受一下他在此种情况下的心境吧!二、分析小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做这首词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小序,然

2、后作答。(学生朗读)(学生作答)大家懂得“兼”字的意思吗?(若学生懂则请学生回答)比如,有一个同学担任了两项职务,既是班上的班长,又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我们就说,这个同学担任了班长兼语文科代表。指导小序朗诵既然小序是交代写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那么,哪些词语重读才能让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一目了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大醉兼怀子由学生自行练习后请一个男生朗读。三、释义1由此可见,苏轼作此词的目的也有几个?两个。“怀子由”只是苏轼作此词的一个目的,那他的另一个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文。首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词,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做上记号。(学生自由朗读)停,有不认识的字吗?请两个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师生评点)学生齐读大家读得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看看你们的朗读和课文录音的朗读是否有不同?放课文录音2你们的朗读和课文录音有不同吗?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可齐答)对,课文录音比大家的朗读要有感情。朗读课文,讲究的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而要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首先就必须了解此词的意思。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注释”来了解此词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做答。(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请一个同学解释全词的大意。四、分析全词(一)要有感情的朗读词,不仅要疏通此词的文意,还必须领悟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我们先看词的上片。学生

4、(一半)朗读词的上片。(板上片)图片上这个人就是苏轼,请大家结合词的上片说说,他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并板:问天)他问了青天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并板:几时何年)朗读指导:这几句词均是词人有疑而问,那么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呢?学生自行练习后回答,师明确:既然是有疑而问,就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来,并要重读:几时、不知、何年学生自行练习后请一个女同学朗读。作者问青天,什么时候才会有如此美的月光呢?天上的宫殿中,今晚也不知到了哪一年?此时苏轼的思绪便开始飘飞,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你能随着苏轼想象的翅膀,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猜测一下:此时的天上正在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畅所欲言)(均给予肯定)天

5、上的生活如此美妙,苏轼会有什么想法呢?请大家看下文。(学生回答)这是对苏轼的什么描写?(学生回答:心理)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苏轼心理的两个字吗?(学生回答:欲,恐)(并板书)苏轼为什么会产生“飞天”之想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写作背景。苏轼写作此词时,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谪到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太得意,与弟弟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而且又丧失了妻子。此时的苏轼心情当然是非常抑郁的了。现在大家知道苏轼为什么会产生“飞天”的想法了吗?(学生回答)回答得非常不错。那么苏轼真的飞上天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又想去天上,有担心自己忍受不了天上的清寒,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学生回答:矛盾)朗读指导:既然

6、是矛盾的心理,意味着词人内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苦闷。师明确:对,所以在朗诵这几句词时要读出词人的苦闷。要怎么读?学生联系后师明确:重读“欲、恐”,且“乘风归去、琼楼玉宇”要读得稍慢。学生自行练习后全班女生齐读。面对这一矛盾,苏轼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学生回答)朗读指导:这个选择,苏轼自己满意吗?不满意。虽不满意,但他又无法找到更好的选择。所以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词时要读出那种无可奈何的语气来。学生自行练习后全班男生齐读。整个上片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自行练习朗读,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要根据作者在上阕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词。(学生自由练习)请同学们随着词的意境的再现,跟着课文录音齐读这首词(二

7、)学生(一半)朗读下片(板:下片)(课件)月光慢慢地移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进了雕花的门窗,照到了不能入眠的人身上。这个不能入眠的人是谁?对,是苏轼。他为什么久久不能入眠呢?因为他心中又有疑问了。他又在问谁?问了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板:问月何事)朗读指导:既然又是一问,所以还是要读出问的语气来。学生自行练习,一生朗读,师指点。作者为什么会问月亮这个问题呢?(提示:大家可以联系一下写作背景)(学生回答)作者的这一问题是由谁来回答的?他是怎样回答的?(学生回答)月有阴晴圆缺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自然现象)人能改变吗?(学生回答)不能人有悲欢离合的事情。同学们来到人

8、世间已经十多年了,你们有悲欢离合的事情吗?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学生回答)这些悲欢离合的事情,人能够改变吗?(不能)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圆满。当碰到欢乐、团圆的事情时,老师相信,大家都懂得怎样去面对。但是,当大家碰到悲伤、离别的事情时,你们是怎么对待的呢?(学生回答)朗读指导:对呀,人生无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积极应对。这几句词是词人大彻大悟之语,所以大家朗读时要读出大彻大悟。学生自行练习,一生朗读,师指点。苏轼和他的弟弟子由已经有七年未见面了,他又是怎样对待这种离别的呢?我们继续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是什么意思?(师生可一齐回答)但愿人长久,这里的“人”仅仅指苏轼和他的

9、弟弟子由吗?(不是)那是指哪些人呢?对,是既指了苏轼和他的弟弟子由,又指了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苏轼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回答)既然人生悲伤离别之事不可避免,那就只好正视现实,在别离中求得安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苏轼的愿望,就是苏轼对待悲欢离合的态度。人长团聚月长圆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就不必为这些事而苦恼了,但愿大家都平平安安的生活,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轮明月,借这美好的月光传达彼此的情谊,不要为分离而伤心了。可见,苏轼的胸怀是多么的豁达呀。“怀子由”是苏轼做此词的一个目的,那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表达自己能够不为离愁别

10、苦所束缚的豁达胸襟。这就是这首词的主题。朗读指导:这个主题是积极的,它道尽了千古离人的心声,直到现在我们都用这两句来宽慰别人、宽慰自己,所以朗读这两句词时语调要高,“人长久、共婵娟”六字要读得重且慢。师范读,学生练习后全班齐读,师指导。整个下片朗读指导请同学们自行练习朗读,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要根据作者在下阕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练习)请同学们随着词意境的再现,跟着课文录音齐读这首词。(三)学生齐读下面请全班同学随着课文意境的再现,跟着课文录音把这首词完整地齐读一遍。五、总结练习汇报做小结。学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学生回答)六、拓展练习在我们的古今文化和当今生活中,关于月亮的诗词,不胜枚举。你能在你的记忆仓库中搜寻有关“月”的诗句吗?【作业布置】1背诵全词。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后来成为了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它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