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作文意识.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10549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作文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大作文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大作文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大作文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大作文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作文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作文意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人民教育管建刚十大“作文意识”谈十大“作文意识”谈作文教学反思与重构3【按】8年前,江苏吴江的管建刚老师开始演绎一场“作文教学革命”。他从自身的写作成长中认识到,发表是写作上的一件重要的事。为此,他和学生一起创办班级作文周报(以下简称周报)。每周,学生写稿,投稿,修改,发表。由此作文不再是一道无聊的作业,而成为一项渴望获得的话语权,作文不再奄奄一息,而成为学生向往的一个心灵交流的精神家园。8年来,他和学生一起出版周报300多期,发表学生作文4000多篇,合计300万字,还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在全国30几家报刊发表作文200篇、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纪录。同时,他大胆取消了传统意

2、义上的“大小作文”,代之以“评价周记”除了每周写一篇稿件,周一至周五还写“每日简评”,即每天写三五句话,简要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和选择的眼睛,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的素材问题。为使学生有恒久的写作动力,他又策划了三大写作动力活动:“等级评奖”、“积分活动”和“稿费活动”。像许多老师一样,他注意学生的“语言驾驭力”训练,比如“周报活动课”。不同的是,他的训练更贴近学生的作文需求,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发表在周报上的作文的优点或缺点引申开去。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停留在语言训练的表面,而是注重作文背后的“人”的成长,他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灵敏感力”和“现象思

3、辨力”。他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后作文”教学问题。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并不表示写作的终结。一个学生在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往往要经过5次的主动修改,这是“后作文”教学策略之一。学生作文写好后,发表在周报上,因为有了读者的阅读,作文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凸显,这是“后作文”教学策略之二。每个学期,他组织学生进行“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我的报装帧设计大赛”,这些活动所保存的不只是作文,更是一个童年,这是“后作文”教学策略之三。真话意识什么是作文?作文是生命,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什么是作文?作文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

4、。因此,作文的世界是“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的精神家园。拿起笔来说话,是捧起心灵的钥匙,开启心灵之窗,进行心灵的对接与碰撞。笔,是人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说班级的事,说家里的事,说心中的事,说烦恼的事,说痛苦的事,说高兴的事,说自己的事,说伙伴的事,概而言之,说真实切己的话。我们的周报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精神交往的平台,学生敞亮多思的情怀,随着心灵的涌动、情感的喷发,飞出一个个带着体温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真诚的,他们倾吐,同时期望能够得到关注与欣赏、鼓励与安慰、谅解与温暖,期望同学对此做出热腾腾的心灵回应于是作文有了全新的诠注:作文就是情感、心灵、思想、生命、成长

5、,就是应试突围和人文价值的升腾,就是人的生命情怀的别样凸显。当作文带着“人”的心灵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的时候,文字会渐渐焕发出奇幻的魔力,每一个使用文字的人会渐渐被文字的魔力所吸引,陶醉,痴迷。触摸这样的作文、文字,就像抚摸一颗颗跳动、柔软而火热的心,带给阅读者、对话者以情感体验、思想震荡,让人强烈感受到文字所营造的精神家园的存在。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不善运用语言的,期望能够善于运用;善于运用的,期望能够用得更好这正是作文教学一直呼唤的学生生命内部对发展作文能力的渴求。在我的实践中,这种渴求源于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作文成为作者乐于徜徉的一个真诚袒露自我的精神家园,成为作者与读者生命拔节时精神交往

6、的渴望,成为生命成长时一种略带精神猎奇的刺激与享受。在那里,生命有多美好作文就有多美好,生命有多深刻作文就有多深刻,生命有多灿烂作文就有多灿烂。当作文成为学生认同和接纳的一个精神交流的场所,写作就彻底改变了。写作不再是学生讨厌和痛恨的虚假,虚伪,无病呻吟,写作不再是学生的敌人,而是他们的“情人”。那里是真情,是真诚,是真意,是真切,是真挚,作文由此改变了范式,成为一场心灵的对话与独白,成为学生向往拥有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成为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必要的交流方式。作文由此从应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的、活泼的、动人的、美好的,像小溪一样清澈欢快的事物。发表意识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几乎每

7、一个写作者都期望自己的文字能见诸报端。发表,既表明写作者的才华被认可,又象征着写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绝大多数写作者的目的和荣耀,就是想要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一个写作者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出现在报刊上,既兴奋又激动。这兴奋、激动,是因为发现自己拥有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而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同时,获得这一别样的说话方式的权利感、获得感、快慰感、成就感,又刺激着写作者以更好的姿态从事写作。作为“公众的言说”的作文,展现其价值和意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发表。专家说:“这种发表的意识,言语表现,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观念,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

8、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一个写作者不经历发表,不可能明了,作为“公众的言说”的作文会给作者本人带来怎样的美好与激动、骄傲与自豪、自尊与自信。作文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作文是一场别样的对话。作文要凸显说话的本质、公众言说的本质,就必须发表出来;文字只有发表出来,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对话中才能得到文字的滋养和浸润。学生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学生的文字和名字时常出现在报刊上,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作文是以发表的形式进行别样的说话,排解心灵的压抑,展现内在的才情,获得尊严的捍卫,寻找存在的证明。问题是,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报刊上时常发表文章,不断获得发表的刺激、公众言说的快感。我创

9、办周报,让学生在“自己的”报刊上不断发表作文。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某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之中,那么这个群体对个体的评价和看法,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世界,同学、伙伴的评价和看法,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某位同学若接二连三在周报上发表文章,班上的同学必然会对他刮目相看,他也必然会很快地产生强大的写作信念,强烈的写作欲望,哪怕他曾是写作上的困难生。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若得不到在集体中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生活状态。从内在的需要来看,从每个学生向往尊严和美好的心态来看,他们都期望能够获得这种说话权,因为人不只是为“活着”而活着,每个

10、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期盼,那就是人还要活得有尊严、有风采、有价值。当作文成为这样一种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的时候,学生必然会去“追逐”它。发表,对于写作初期的人(对绝大多数的人可能是终生的),是写作最重要的内在动力。读者意识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者,作者最终是为读者存在的,作文最终也是为读者存在的。一篇文章落下最后一个标点,并不表示写作历程的终结。这个时候,文章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产生,一篇不产生价值和意义的文章,是无法唤醒人的写作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的。文章最初是由作者写的,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却是由读者来完成的。写作教学得不到根本突破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或者说没有很好地践行: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

11、作,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教学。学生也从来没有体验到来自读者所生成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带来的无上光荣:学生的作文没有读者,唯一读者是教师,一个霸权的评判者。学生的作文被看成是作业,是练习,不被看作是有分量、有价值、有读者要去阅读的文章。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重要的事情,十来岁的小孩子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重要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着在他看来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当学生把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老师,却被当作小孩子无谓的涂鸦、练习和作业,这种伤害一经成立,作文的严肃性、神圣性和幸福感也就从学生心灵深处一点一滴地分离,抽去,剥落。缺席读者的作文教学行而不远。白纸黑字的作品是“死

12、”的,当作品和读者见面,读者就给作品注入了生机,同时也给作者注入了生机。每个周末,一发下周报,吵闹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大家都在仔细阅读,这种阅读使每一个作者都清楚地感受到了读者的存在: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文章的读者。同学、伙伴读后必然会出现对话,口头的也有书面的,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无论哪一种对话,都会使小作者强烈地感到:我是作者,我的作文有读者。一个真正的写作者的读者意识会变化。你给校报写文章的读者假想,与给市报、省报写文章的读者假想是不一样的;你给一线教师写文章的读者假想,与跟专家讨论、商榷时写文章的读者假想也是不一样的。不仅要让学生有读者意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读者群的变化。我经常让学生

13、将周报送给平行班的学生和老师,教导处,校长室,邀请家长一起来阅读,还将每一期佳作投给报刊社,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读者不只班上同学,还有很多潜在读者。这个意识一旦苏醒过来,学生的写作行为就会呈现出自我的“读者关照”,学生在写作中,会自觉地以虚拟读者的形象来审视自己的写作。这,大概就是夏丏尊先生把“读者意识”看作是写作上的重要技巧的缘故吧。有了发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有了读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有了读者意识,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作文所蕴含的丰富的、渴望用文字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写作热情,也将注入作者的灵魂里。作品意识一个小孩子搭好了自己的积木,会无比欣悦地站在一旁欣赏,

14、并不断调整。这是“他”的“积木”,“他”的“作品”,“他”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完美起来。当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看成是自己“生”出来的孩子一样,就会努力地呵护她,保护她,完善她,作文过程就会变得心甘情愿、殚精竭虑、乐此不疲。当然,这个“作品”不是指学生的作文要达到作家水准的“作品”。每一个人的写作都有自己当下的“作品高度”,学生的每一次写作也都有自己当下的“作品高度”,它不是一种对比,而是一种“自比”。一个大作家在创作时依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他的“作品意识”在告诉他、告诫他,你必须达到乃至超越自己当下的“作品高度”。一个有了作品意识的作者,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对待写作,会把写好当下的文字、把当下

15、的文字写得尽可能地好,看成自己当下的第一追求。一个不喜欢作文的学生,或者说没有“作品意识”的学生,往往将作文看成外加于他生命的赘品,而不是内在于他生命的作品。办周报,就是要将学生的文字当作品,并以极大的热情来成就作文的作品形态。它为每个学生成功搭建了一个不断将“丑小鸭”变成“天鹅”、将“作文”变成“作品”的平台。但最大限度地,每期周报也只能将全班同学的三分之一“作文”变成“作品”。资源有限促进竞争。而写作是需要竞争意识、精进意识和精品意识的,不然作文水平就无法提高,作者也无法不断从竞争取胜中获得话语权。这些意识合起来,就是作品意识。有了“作品意识”,学生会不断叩问自己的文字,以读者、编者和作者

16、的三重眼光来审视它,挑剔它,他会对自己的文字有一种医生般的冷静的爱,在这种“冷爱”之下,他会主动地拿起笔来,不断地念,念,念;改,改,改。作品意识是可以培植的,培植的起点和要点是“主动修改”。学生在周报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经过5次主动修改:(1)周一晨读互改,这是学生向周报投稿前的最后一次修改,大都会很专注;(2)周一初选录用三分之二的作文,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第二天终选录用三分之一的作文;(3)学生自行将录用的文章输入电脑,输入过程也是修改过程;(4)周四打印出当期样张,由小助手裁剪开、分发给小作者,做出版前的最后一次阅读、校正和修改。每一个作者都希望能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修改自然很投入;(5)周报出版后,由四人小组用红笔圈查疏漏后张贴在黑板上。小作者总要去看,去争论,这是他的作品呀。不管自己的孩子长得多丑或多美,每一个母亲都会尽量地将自己的孩子打扮得美些可爱些。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