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104313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o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

2、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背景】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赏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

3、高远,气势雄伟浑朴。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害,是划分的意思,写出了

4、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达无比的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是登凌、登上的意思,这里作者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情,

5、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小”是低小、矮小的意思,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它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适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

6、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lllo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工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解析】C.七八句诗人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并不是登上泰山的感受。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

7、一项是(C)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解析】C.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3、下列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B. “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C.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

8、,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解析】D,诗人并没有登上泰山。三、赏析简答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面中“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答: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懒环是简单的翻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o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

9、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3、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一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