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10426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李 秀 陈宝华摘 要: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正式入学前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这将有利于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关键词:幼小衔接;对策;家庭教育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

2、展的一个转折期。针对这个时期的教育就是幼小衔接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就在于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让幼儿在正式入学前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克服和解决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现象。让家长认识到,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且让家长懂得如何着手帮助儿童应对这个过渡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这样做将有利于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一、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

3、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每个家长都应该认识到,孩子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除了他自身固有的能力特点外更多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恰恰是衔接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环境(即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突然改变固然是会造成教育的困难,可是良好的适应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良好适应能力地培养靠谁?当然是家庭。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

4、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孩子已经拥有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基础,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培养,这样条件下必然有助于他顺利的解决衔接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困难的问题。其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性格将对孩子解决学习中特别是过渡时期的学习中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有极其重要的帮助。我们知道人的早期生活甚至是未成年之前的生活环境都是以家庭为主,学校次之,那么影响我们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的最大因素当然就是家庭。因此,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子女在衔接阶段的

5、教育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家庭的真正位置,显而易见。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受到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校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家庭教育几乎是一对一进行的,这就使得教育力量更加集中,教育优势更明显,更适合个别教育的展开。因此在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更值得重视。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走访了附近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很突出。据小学老师的讲述,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孩子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现阶

6、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所面对的环境将发生新的变化。儿童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等。由于小学的协调工作存在着现实困难,因此,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进心理

7、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138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专辑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从访谈结果看来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都出现了困难。此外,还表现为儿童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

8、、情绪不好、厌恶学习等。可以看出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委于1990-1994年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的周期合作项目,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 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

9、致一部分儿童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研究还表明:这两种准备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入学后学业成绩差的较多。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二)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不少儿童即表现出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的困难。此外,还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情绪不好、厌恶学习等。所有这些不适表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变过来,这无疑对其心理的发展和学习的成功有害无利,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不适应的行为,就在

10、于幼儿园和小学有着明显的差异。1、生活环境的变化。儿童在入学开始容易产生焦虑。自家庭进入幼儿园后,在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小朋友被新的老师和同学取代,交往的范围和对象都在扩大。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而幼儿园的伙伴关系要求友情、信赖、协作的关系,儿童必须与人友好相处,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增强自信,从而很好的适应环境。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入学后能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往困难,更快的适应小学生的生活。2、学习环境上的变化。首先在教育方式上,在幼儿园儿童以游戏的方式由周围的环境互动、学习。升入小学后变成了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方式,上课时间延长。幼儿园中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

11、感、态度、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被正规的学习活动取代。另外还有家庭作业、课程及考核等方面的不同。其次,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再次、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时期所倡导的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而入小学后,随着儿童身心发育不断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渐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渐增加,与学生在一起的实践逐渐减少,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现实中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为反正幼儿园会制订相关的教育计划

12、,自己只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就足够了。因此,许多家长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使自己的孩子在升上小学后倍感吃力和辛苦。其实,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学校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对策研究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只要家长看到这个优势的存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打好基础,就能顺利地帮助孩子完成过渡期的学习。具体的,我们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为幼小衔接做准备。(一)家长思想上的认识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

13、堂,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了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就为衔接阶段的教育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生持久的影响。2、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或学校教育都更及时和更具有针对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只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就及时教育,及时纠偏,把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重要转折期和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首先直接影响到孩

14、子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生活,其次将长久的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正确的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接受小学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照顾不全的不足。(二)家长要从行动上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我们认为,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及相同要求的条件下,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问题在于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主要应先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对能力的培养,使之减少或缩短不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较顺

15、利地过渡到适应小学生活的目的。1、增强孩子成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要让小孩学会欣赏自己,并相信自己会成功。例如,让孩子完成某项任务、学会某项技能、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例。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不要只是诱之以物质。最好把他们作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荣139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专辑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同时让儿童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儿童对失败的承受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做,让孩子明白,即便

16、结果不那么圆满那也是自己的决定,没办法责怪其他人。2、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过份依赖的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的形象,事事会以别人为依附。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