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作业.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09870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救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救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急救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急救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1)判断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每按压15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 以后每进行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 (12)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

2、必须间断时 ,时间不超过510秒。 双人心肺复苏步骤 基本上与单人心肺复苏术步骤相同; 两人动作必须协调配合,一人按压,一人吹气,以5:1比率进行;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者,负责开放气道,观察瞳孔,触摸颈动脉搏动。 施行心肺复苏的人可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侧和右侧,便于交替进行人工呼吸 和心脏按压。受到条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侧。 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者交换位置,互换操作,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婴幼儿心肺复苏手法要点 判断意识:叩击足底部,捏掐合谷处(

3、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地方。)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婴幼儿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但不可使头部过度后仰, 吹气时将婴儿口鼻包紧,吹气频率每分钟20次。 检查脉搏的搏动,判断有无心跳。婴儿检查肱动脉搏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 肩之间。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2.53.5厘米,婴儿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

4、缩。 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 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214次。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34厘米,每分钟100次左右。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2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按5:1进行。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反应,这是显示患者病状的最好标志:瞳孔见亮即收缩,表明血液中有足够的含氧量,而且可以流入脑部;瞳孔见亮时毫无反应,仍然散大

5、,表明脑部严重受损;瞳孔虽然散大,但在见亮时有反应,表明按压心脏有效。但应注意,在使用药物之后,瞳孔的反应可能会反常。 (2)应不时摸脉搏,以检查按压的效果或判明心脏是否已经恢复跳动。可以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或挠动脉的搏动情况,但以颈动脉的检查更为实用,更能说明问题。 (3)应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口唇的颜色,若转红,表明复苏有效。 (4)应注意防止并发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若方法不当,可引起并发症,例如肋骨骨折,气胸,心包积液,肝脏撕裂与脂栓塞等。但若注意操作,方法正确,则可避免。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勿压胸骨尖剑突上方,以防引起肝脏撕裂。 在按压患者胸部时,手指不得接触患者肋骨,只能利用手掌根

6、,按压患者胸骨下段上方胸中央处。 按压患者胸部时,动作应平稳,有节奏,压迫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操作切勿过重或仓突。 勿同时压腹部与胸部,以免损伤肝脏。 (5)按压速度不得过慢或过急。为避免疲劳,方便记数,可取每分钟60次,即每秒钟1次的速度。操作正确时,所产生的收缩压峰值可达约133千帕(或以上),颈动脉处平均血压约为5.3-6.7千帕,颈动脉中血液流量则可达正常值的35。 (6)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后,应在数秒钟之内,立即开始抢救。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使操作中止时间超过五秒钟。移动患者,替换操作者,检查脉搏,检查心电图,注射药物,插管不论何种动作,均应如此。 (7)尽管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需

7、要时间,但是时间愈长则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小,即使在最佳的情况下,也常是如此,但急救者仍应坚持认真操作,直至患者完全无望。 (8)或遇下列情况,不能作胸外心脏按压者为:胸部压伤,有胸部内伤,患急性心肌梗塞,张力性气胸,或严重的肺气肿患者。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时,若有具备充分经验的医生在场,医疗设备条件允许时,可改行胸内心脏挤压等其它必要的急救手术。不能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时, 若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已有五六分钟以上,一般可不必做胸外心脏按压。但若心脏停跳的时间长短不能准确确定,则应做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由医生决定处理方法。 (9)若患者人事不省,瞳孔呆板、散大,停止自发呼吸达15

8、至30分钟以上,即为脑死亡的征兆,通常难以抢救。若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持续达一小时,但心电图仍无活力显示,即可断定为心死亡。至于孩童,则时间更长些,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可获复苏。参考上述情况,急救人员可决定抢救至何时可以停止。 如何判断发生骨折当人体受到外界冲击力的打击,摔伤等意外发生后,我们怎样判断是否发生骨折呢?外伤后,如果伤者表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但将伤处固定并使之制动后或安静时疼痛减轻;检查时发现伤处局部肿胀、畸形甚至缩短,成角或旋转:轻轻挤压伤处或检查时,出现骨擦音则应怀疑发生了骨折。不是每一种骨折在检查时都可听到骨擦音,检查骨擦音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和疼痛,所以,非专业人员最好

9、不要做。另外,骨折处功能障碍,比如腕关节处骨折用伤侧手指夹起一片纸都难以做到,大,小腿骨折后站立不起,更难以行走等,即可判断为骨折。对于畸形不明显的损伤,现场难以与扭伤等损伤区别时,最好将其当成骨折来处理,以免因判断错误,处理错误带来再度损伤。户外急救“三不”原则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户外急救注意事项发现或可疑骨折,现场人员首先要使伤者部位制动!用制式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

10、、树枝、手杖、报纸等做成的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如果这些条件均不具备,伤者自身身体也是良好的夹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处再次受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易于搬运。上夹板前,凡是和身体接触的地方要用棉花,软物垫好,避免进一步压迫,摩擦损伤。骨的凹凸处,四肢,躯干的凹凸处,因骨折造成的畸形处,一定要加够厚的棉织品软垫才能避免再度损伤。骨折固定绑扎时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才能限制骨折处的活动。所以,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只有大腿骨折时夹板的长度是从腋下至足跟,因为大腿肌肉丰厚,仅仅固定髋及膝关节,难以固定牢固。骨折固定绑扎的顺序是应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远心端,然后依次由上

11、到下固定各关节处。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将两脚靠在一起,中间加厚垫,用“8”字包扎方法固定。绑扎松紧度以绑扎的带子上下能活动一厘米为宜。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如果指(趾)尖苍白、发凉、发麻或发紫,说明固定太紧,要松开重新调整固定压力。四肢骨折的户外急救上肢骨折。固定的位置要取肘关节弯曲位。前臂骨折固定时,将一块夹板放置于前臂下方托住前臂,先绑扎骨折近心端,再绑扎骨折远心端。绑扎好后,用大悬臂带悬吊于颈部,肘关节夹角应小于90度,即手部高于肘关节。固定时,手心朝向胸部,大拇指朝向鼻孔。上臂骨折固定时,将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先绑扎近心端,再绑扎远心端,然后用小悬臂带固

12、定于胸前。手心的位置与前臂骨折相同。如果现场没有可利用的夹板,直接将伤肢绑扎在躯干上,也能达到固定的目的。下肢骨折。要取伸直位固定。大腿骨折时,有条件者可在伤肢外侧取一长于腋下和足跟的木板作为夹板,在伤肢内侧取一长于大腿根到足跟的夹板进行固定。固定的顺序是先绑扎骨折近心端,然后再绑扎远心端,腋下、腰、膝关节,踝关节共七个部位,最后用“8”字包扎法将两脚固定在一起。如果没有夹板,可以将健肢当成夹板来固定。注意,夹板凡与皮肤接触的地方,要加上棉织品作为保护垫。用健肢当夹板时,两腿中间也要加垫。小腿骨折同大腿骨折固定的方式相同,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和踝关节即可。无论大腿骨折还是小腿骨折,在搬运时,方法

13、都是一样的。保持下肢伸直,三个人平抬平放在硬木板上搬运即可。如果没有硬木板,在搬运这样的伤员时,为了省力和保证安全,三人平抬后,救助者同时弯曲肘关节,将伤者抱在胸前。搬运时,为避免再次损伤,伤肢应在外侧。膝关节骨折。应按骨折时是弯曲还是伸直的状态,不改变体位进行固定,不牵引复位,将整个下肢一起固定,用夹板、枕头或未受伤腿作为夹板,双踝“8”字固定。高处坠落极易引发骨折登山时,脚踩空后从高处坠落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坠落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在受到机械冲击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发生损伤,如皮肤擦伤,肢体,躯干部位的扭伤,脱臼、软组织挫伤,异物插入身体,骨折及骨折引起的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甚至在坠落

14、时产生的爆震伤造成内脏破裂等。高处坠落对于人体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其中垂直损伤最为严重。在检查伤员时,要注意询问受伤时的着地位置,以此来判断有无其他部位的复合伤。高处坠落时,伤员的足或臀部先着地,或者有高空掉下来的重物直接作用于头或肩,外力均可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脊柱骨折和颅脑损伤。仰面跌下时,脊柱受创易引起脊髓损伤。这些创伤可以相互影响,生理紊乱较为严重。颅骨骨折的户外急救高处坠落首当其;中的是颅脑外伤。头颅外伤后,常常伴随骨折,不同部位的颅骨骨折所反映的症状也不同。比如,当看见颅脑外伤的人眼眶或巩膜(白眼球)有淤血,鼻子嗅觉锐减,甚至鼻孔流血时,应怀疑颅前凹骨折;如果看到颅脑损伤后出现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耳道流血或淡黄色甚至橙色液体,应怀疑颅中凹骨折,脑脊液外漏;颅底骨折时,除了耳鼻流血或液体之外,还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对于耳鼻流液者,要考虑是否是颅内流出来的血液和脑脊液,要彻底让其流出,不要用填塞止血法止血,防止感染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