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09863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提高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我认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进行变式教学原因有几点:第一,可以加深对某些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第二,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那么如何进行变式教学呢?有的教师在讲解完一道例习题以后,紧接着就列出一道变式题,但两者之间联系确不大,变式显得牵强,变得没有“水平”实质上就是题海战术的翻版那么如何进行例习题的变式教学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改变原题的部分条件条件变式教学是指

2、在教学过程中,对命题的题设进行适当的改变,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某种条件或方法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举例如下:【例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椭圆。讲完椭圆定义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变式1: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等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分析得出是线段F1F2变式2: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通过师生共同探求可得轨迹是无任何图形.通过变式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讲解双曲线定义时可以把椭圆定义中的“和”

3、变为“差”来引入.这样既突出它们的联系又显示了区别,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2】:已知方程在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变式1:已知不等式在上有解,求a的范围变式2:已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a的范围通过对这三个小题的探究,在求解方程的有解问题,不等式的有解与恒成立问题时,主要通过分离参数的变形手段,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问题可见条件变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认知和明辨是非的水平第二,改变原题需要探求的结论。结论变式教学是指对命题的结论作合理的改变,而题设不变而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的教学。举例如下:【例】.分析:利用两点之间距离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为求(0,0

4、)与(x,y)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的最小值变式:求的取值范围.此题可以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求解.总结形如这种类型的均可用此法求解通过以上变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法的重新认识对结论进行改变而条件不变的变式教学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综合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第三,改变题目的解法也就是一题多解.这是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例】(苏教版必修二p98页例3)已知的顶点坐标A(4,3),B(5,2),C(1,0),求外接圆的方程.法一:设圆的一般式方程为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法二:设圆的标准式方程为利用待定系数法

5、求解.解法一与解法二虽然都是用待定系数法但解起来却有难易之分,显然法一较好.这时候可以提出问题: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提醒学生能否分两步:先确定圆心坐标,再求r.那圆心坐标怎么确定呢?进而引入第三种解法.法三:先由线段AB与BC的垂直平分线联立方程组,解得圆心坐标(3,1),然后利用两点间(3,1)与(1,0)的距离再求r,即可.这种方法真是巧妙!此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法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设圆心为M(x,y),则由MA=MB且MA=MC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得M的坐标.法五:引导学生画出图形,通过观察猜想.好像是特殊的三角形.由条件可知

6、所以,即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就是线段BC.那么圆心和半径就容易求解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求解圆的方程主要有两种思路但解法五给大家提供数形结合处理解几问题的巧妙思路.解法给出以后,会对学生的以后解题提供广阔思路.课本、报刊杂志

7、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多做题才能总结解题规律和运用解题技巧,不断

8、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将数学的变式教学精彩地进行下去进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数学教师应该切实地为学生减负增效做出自己的贡献“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