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导学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09851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水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水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水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水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水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水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0、秋 水主备人程明慧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第(1)课时(共 2 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学习重点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学 习 过 程备注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

2、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二、自主学习(1)、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并翻译全文。(3)、背诵课文。(4)、课文分析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5):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6)、“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7)、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8)、

3、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三、交流展示(1)、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一书:

4、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 穿于他的始终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 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并翻译全文。1、重要实词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泾:同“径”,直。两涘:两岸。 旋:掉转。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闻少仲尼之闻:听说 子之难穷:穷尽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活用词语 百川灌河 古:黄河今:河流 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古:到 今:表示另起话题于是焉 古:在这时 今:连词,表结果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泾流之大, 同“径”,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活用词语少仲尼之闻 形容词作动词,小看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3、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吾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见,被。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4、成语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3)、背诵课文。第二课时(4)、

6、课文分析这篇课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欣然自喜望洋兴叹。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

7、波这样大,他就 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 ,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 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 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5: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5)、“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

8、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像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7)、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小结:对于一个事物,我们的认识也应该是多样的。本文虽短小,却富有哲理,河伯面对海神的那番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责与忧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四、检测延伸1、做学案秋水延伸题2、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五、课堂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