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098153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内容之二十九问答题专题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2、原因分析类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

2、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

3、意有利和不利的。4、开发与环保类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6、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7、画图类多为画地形剖面图8、特征问题(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

4、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

5、技、政策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

6、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12)如何发展

7、农村经济:(普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

8、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

9、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