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09226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北落任超(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 科学 学科第 四 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年级五时间任课教师第 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3、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4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教学重点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教学难点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 预习提纲1、收集月球资料。 2、设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1)教师讲解:人们从古代起,就

2、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

3、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边讲述边出示教学挂图或投影幻灯片) (2)提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月球的大小怎样? 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 月球上温度如何? 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 学生回答。2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1)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2)组织学生做相关的试验:把沙子倒进沙盘,均匀地晃动,使沙子的表面尽量平坦。把牙签垂直插进沙子的中心,牙签的一头要能碰到沙盘的底部。在牙签与沙面相接的地方用彩笔做个记号,这个牙签

4、就相当于标尺。从不同的高度将大小不一的石子丢入沙盘中。用一根尺垂直立在沙盘的旁边,用另一只手拿着石于到沙盘的上方,确定好高度后,松手丢开石子。小心地拿走石子,尽量不要碰着沙子。石子在沙盘中砸下一个坑,把牙签按照刚才插入沙盘的方向再次插进沙坑的中心,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个记号。用小尺测量两记号之间的距离,确定沙坑的深度。(3)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 (4)模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3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工程。 (1)播放幻灯片,创设情境:美国人在1969年7月20日 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

5、了他们的足迹。 (2)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上月球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内部消息,我们中国马上也能上月球了,而且以后我们国家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发展月球旅游业。月球旅游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对月球知识非常熟悉的人作为导游,如果同学们能成为导游,就能免费上月球啦! (3)学生介绍已有的月球知识,讨论自己最想了解什么内容。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小学 科学 学科第 四 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年级五时间任课教师第 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太阳系大家族教学目标1、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2、 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教学重点明

6、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教学准备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预习提纲了解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名称。 教学过程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

7、系的知识。 3、实地观测太阳。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度量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度量太阳形状的变化。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虽然观测太阳有危险,但仍要进行,和学生讨论太阳观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作鞋盒针孔投影仪:在鞋盒前端开一小孔,后端开一较大的方孔,并用半透明的锡纸蒙上,对着太阳,太阳会在锡纸上留下投影;说明针孔投影仪的原理;说明针孔投影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在自然界中,可利用树上树叶间的隙缝和投射在地面的影像替代针孔投影仪进行观测。 要求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观测太阳的

8、变化。如有日食出现,亦可用它来观测。但观测太阳时,除了要注意太阳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谨防在烈日下曝晒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 4、总结,课后延伸。 5、延伸活动。 模拟太阳系的游戏。(课本P46。)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小学 科学 学科第 四 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年级四时间任课教师第 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看星座教学目标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2、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教

9、学准备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量角器等,多媒体电脑。 预习提纲收集有关于星座的知识 教学过程1建立“我的星座”。 (1)从认识星座导入。在课的开始,先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北斗七星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星座(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等),然后撤去犬屏幕上星座间的连线,并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之间用线连起来,将之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谈话:既然古人能建立星座,同学们也可以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 (2)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根据

10、学生观察的结果,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并在透明胶片上把“我的星座”画出来(投影胶片上画好网格)。 2讨论“我的星座”。 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说出命名的理由。学生各自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星座。(有的叫三角座,有的叫四方座,有的叫蜘蛛座,有的叫房屋座,有的叫镰刀座等等。总之,每个学生的星座都不一定相同。)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我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的星座”:仔细观察这些星座,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因为有的星座很相似,学生观察的可能是一些相同的星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

11、“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颗星星?”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同一时间的星星的方位、颜色、位置、亮度是致的。接着继续讨论:“怎样才能确定一颗星星的颜色、位置、亮度?”教师指导学生统一时间,用指南针确定星星的方位,量角器确定星星的高度,亮度用小圈圈表示。讨论研究后,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只指南针、一只量角器,要求全体同学在当天晚上九点同时进行观察,确定“我的星座”中星星的准确位置。 观察星座的注意点是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星座所在的方位和高度、星星的颜色和亮度等特征,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条件告诉学生,学生即使观察完了,也觉察不到这些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讨论“我的星座”的活动,在讨论过程中,

12、学生就能发现观察时必须注意什么,于是再进行新的观察活动,产生新的发现。3介绍“我的星座”。 谈话: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我的星座”介绍出来。(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 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然后把“我的星座”标到教室里的大投影片上,再按方位用胶带纸把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最后把四个方向的投影片用胶带粘成一整块,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 教师把学生分成东、西、南、北4个小组,将“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进行观察、比较、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4关注“我的星座”。 让学生继续观察“我的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二次备

13、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小学 科学 学科第 四 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年级四时间任课教师第 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重点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教学难点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预习提纲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等资料。

14、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