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091507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声情并茂地背诵古诗2、学会生字“苔”。理解词语:“怜,柴扉”。3、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心情的前后变化,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结合语言文字的朗读训练,感受美好的春光,体会诗人的感受,感悟诗句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引导感受春光,感悟哲理。教学准备1、课文的配套挂图 2、课件(呈现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1、谈话春风吹醒了大地, 吹绿了小草,让我们一起去春游,一起走进一首古诗,感受一下作者笔下春色,春景,春意,板书课题。2、解题谁来说说“游园不值”的意思?生:“值”就是逢,遇到

2、的意思。题目“游园不值”就是去游园,没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的意思。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从春天万物的变化说起,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春天的情境。(二)、整体感知,自学古诗1、自由初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诗朗读两遍,结合生字注音,将整首诗读通读顺。2、指名试读a、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谁愿意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就认真地欣赏,听一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b、 纠正 “应”与“印”,“柴”、“苔”的读音。设计意图:以激励的方式地强调了两个生字的读音,学生乐于接受,很好达到了巩固自学成果的目的。 (三)、自主学习,朗读赏析1、小组合作理解

3、诗意这首诗已读4遍了,我们能不能将自己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你的同伴呢?请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共同设计问题。注意,问题要问得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你问的是什么。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别人。当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请教。(学生开始提出问题,可能局限于对诗中某个字、词的理解。比如“应怜,” “苍苔”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屐齿”等等。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对诗句的理解引向对诗句的品析。)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关键在于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和尝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当引导,

4、力求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赏析古诗,潜移默化地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同时初步学会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2指导读图书中为这首诗配了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诗人的神态动作怎么样?(一条长满青苔的小路,一扇小小的柴门,怒放的杏花。)c、 谁能按一定顺序说得美一些?(暗示读图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2、 图、诗结合多么美丽的图画啊!这就是诗中所描绘的春景,让我们再次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边读边联想诗中的美丽景色。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强调“按一定顺序”,暗示了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四)、反复吟诵,体会意境1、同学们说

5、得多好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人在柴扉久扣,却不开的情况下,心情会怎样呢?在见到,一枝灿若云霞的出墙红杏后,心里又会怎样想?2、 这位诗人,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生:乘兴而来,本以为可以一览园内的大好春光,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就在这时,不经意的一抬头却看到了一支怒放的红杏伸出了墙外。真是不枉此行啊!你能将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式出来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把阅读的自主权,表达的自由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朗读说感受,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抒发感情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境的独特的体验。(五)、合作探究,体味

6、哲理本文“以理入诗,景中寓理”,同学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呢?和你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仅是一个引导者,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探究者。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追问,推动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拓展。(六)、小结学法,迁移运用刚才同学们自主学习了游园不值这首诗,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其实描写春光的诗很多,老师收集了另两首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首,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交流交流,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出示两首诗,学生

7、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新柳 北陂杏花柳条百尺拂银塘, 一陂春水绕花身,且莫深青只浅黄。 素态妖姿两未匀。未必柳条能蘸水, 日暮墙头试回首,水中柳影引他长。 不施朱粉是东邻。(七)、弹性练习,自我巩固课后请选择下列作业中的两项完成:a) 上网或找资料查询叶绍翁生平;b) 选读叶绍翁的诗两首;c) 将自己在课堂上选读的诗“化诗成画”。d) 自己设计一项作业,并加以完成。设计意图:划一的作业,不利于不同水不,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发展,统一的作业布置,必然会使一部分孩子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作业的效能。以上作业设计,体现了多梯级的特点,让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度量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的作业

8、。在有限的范围内,有这样的自由度,必然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这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热点,也是实际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课教师抓住诗人见到出墙的红杏前后的心情变化,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同时结合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明理,给出两首古诗让学生迁移学习,设计弹性练习让学生自我巩固。这就是笔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发展的尝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