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09140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从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关注结果、关注过程、关注情感”的理念来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者并重、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价值取向。为此,确定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分析课标规定和教材体系。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如数学课标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而语文课标用“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等层次性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阅读要求。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

2、,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现以小学一年级的“认识元、角、分”为例来加以说明:课程标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或模拟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

3、的购物;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第二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三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的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在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商店购物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学会简单的购物;在购买价钱稍大物品时的付币、找币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目标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简单的计算;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四)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需要注意:(1)教师要有明

5、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2)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3)教师要讲究教学目标呈现技巧。课时教学目标展示的方法、方式和时机,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一)、选好切入点:当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接下去就要考虑怎么进入教学了,这时就要选好突破口,切入课堂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可随教学目标而定。教学不打无准备之仗。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切入点的选择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契机。 (二)、教学过程的安排在设计

6、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是有机,有序,合乎逻辑,合乎学生的实际。具体步骤可以这样安排: 先针对教学目标选好切入点,接着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能统摄中心内容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探讨中心问题,让学生质疑,再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最后归结、检核。 其实,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也就是怎样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三、课堂教学的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

7、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激活动机策略(就是要识别学生多类型、多来源的动机,并引导其进入达到学习目的的活

8、动之中)告知学习者目的策略(就是清楚明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指引注意策略(有选择地强调学习材料的各种方法,以指引发生具有选择性知觉意义的注意)刺激回忆策略和提供学习指导策略(要充分考虑能引起学生回忆的前提条件,为刺激考虑提供有利于下属技能检索的条件,提出建议编码的方案,有效指导学生根据表象来编码)增强保持和促进学习的迁移策略(使学生学会的能力能够在尽可能多样的情境中加以练习并提出一些要求,以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样的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东西)引起动作,提供反馈策略(为学生提供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证据,使他们及时发现差距,以利于动作逐步接近于某种标准的程度)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在学生不能很好地感情诵

9、读这首诗时,老师就及时示范诵读,给孩子提供朗读的范本,让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牵引下,在理解与模仿中达到诵读的效果。在检查孩子反馈的信息中检验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四、教学评价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种“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

10、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例如,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

11、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课来。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

12、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教学设计由教师策划,但却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它是献给孩子们的精神礼物,是为学生明日的课堂生活充电。运筹优质的教学,是教师的良知和责任,也是教师追求真善美的表现。它将使师生享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和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