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09114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建筑艺术.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生活,建筑也是文化。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也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建筑也承载了人类社会丰富的创造力。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风格、地域、民族和历史阶段,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它们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让人充分领略了建筑的博大精深和它所体现出来的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从中国的近现代发展的历史出发,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民族奋斗的足迹和听到抗争的呐喊;走进六朝古都南京,巍峨的钟山陵,警世的钟声在时刻敲响,从它的钟形建筑中,我们听到了民族复兴的号角;美丽的凡尔赛宫,让我们领略了异域建筑的风采,

2、多想去镜廊一览她的芳容;一座黄鹤楼,多少诗人为之倾倒,而黄鹤楼又因他们的笔而名扬海内;留连于于园,一座小小的私家花园,这其中凝聚工匠艺人们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诵读欣赏,让我们品味到了世界著名建筑的独特之处:天坛的圜丘,古罗马的斗技场;同时还引领我们走进了花街,走进了苏州的小巷,去感受这些寻常的建筑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众多的建筑,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应该是由于它们本身独到的魅力,怎样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奥妙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仔细的观察,甄别,找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才能真正读懂这些建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生活。光读懂了还不行,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所得形象准确地传递给别人,这要求我

3、们有点儿说话的技巧了。 教学目标1、阅读一些介绍中外著名建筑的文章,感受其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2、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3、学会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搞清课文写作的线索。4、能抓住特点,介绍和描写事物,在观察时要善于把握事物特点。5、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6、开展一次家乡建筑风格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建筑的美,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家乡建筑的设计规划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真正融合到生活当中去。 教学设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融合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与建筑艺术的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课文阅读时,因侧重抓住文章的特

4、点,讲清说明的顺序,使学生体味到说明文的基本的写法,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需要引导学生好好去阅读课文就可以了。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应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讲清楚为什么要建造纪念碑,每年在清明节的时候,集体为什么要举行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家庭为什么要进行祭祖仪式。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承担起家庭、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当然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进行。巍巍中山陵介绍了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教学中,要注意整体的感知:建筑的巍峨气势,钟形的建筑特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阅读时,要让学生学会感受建筑的语言:一座警世之钟。另外,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

5、思想,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建筑艺术与文化结合所体现出的独到的艺术美。同时,这篇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也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凡尔赛宫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领略异域建筑和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感。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她内部的艺术装饰:雕刻、油画和挂毯。这其中要重点介绍镜廊。这些都是与东方建筑艺术相异的地方,也是西方建筑艺术的独特的美之所在。短文两篇首先要从文言文的角度进行教学,其次再让学生感受古代建筑在与自然完美结合上所体现出来的美。同时,黄鹤楼作为江南名楼,还要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积累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诵读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不只是著名的建筑有其内在特

6、点,许多的民居同样有其独到之处,同样也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宝贵财富。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着重谈了两个问题:观察要全面细致,观察要选好观察点。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因结合前文的内容,譬如说,钟山陵的整体效果、凡尔赛宫镜廊的观察角度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本地的某一建筑,帮助学生找出它的特点和如何选择角度进行观察。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要讲清楚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要求,再设置一些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课时巍巍中山陵 2课时凡尔赛宫 1课时短文两篇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11 人民英雄永

7、垂不朽 教材简析本文是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落成,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在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行文有条不紊,层次分明。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主题;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100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前文所引用的碑文记叙顺序和纪念碑的介绍顺序加以对照,弄清瞻仰的活动线索。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

8、辈光荣的革命传统。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3、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3、品味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教

9、学设计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2、解释词语。 整体感知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全文的主要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创设问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讨论、思考。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然后教师再点拨)精读品

10、析教师指导语:文章主要部分为第二部分,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这部分,请大家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讨论后明确: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归纳:花岗石的特

11、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2、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集体

12、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课堂小结教师归纳:这堂课中,我们阅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从总体上了解了课文的说明顺序,初步感受了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文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课文的重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课后学习1、背诵碑文。2、课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习课文711节,了解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内容,总结全文。教学设计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1、检查作业:抽背碑文。2、复习

13、本文的叙述顺序,指出本文说明中的记叙成分。继续研习新课1、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710节)。教师指导语: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下面让我们精读710节,深入理解本文的重点。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讨论后明确: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

14、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作用。教师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2、讲读课文第三段(11节)。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