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09101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招教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速记考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试备考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秘典(一网打尽那些混淆你的概念、人名、分类,华政教育笔试面试专家谢非老师研发整理)教育学人物简表中国:1、孟子:最早提出“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 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3、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建国君民”“化民成俗”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道而弗

2、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不躐等”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4、荀子:劝学,性恶论5、墨子:兼爱,非攻6、董仲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8、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孔子施教,各因其才;9、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1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教育现象的著作11、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直结)12、李吉林:情景教学法13、黎世法:异步教学;单元教学综合论;西方:1、苏格拉底: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启发性)2、柏拉图:理想国,通过教育走向理念世界;社会本位论;

3、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文雅教育;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5、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班级理论的形成者6、卢梭:爱弥尔,人生而自由;教育遵循自然;个人本位论;7、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8、洛克: 英国,教育漫话, “白板说”;绅士教育;9、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教育学代表,教育学之父;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提示、系统、方法10、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的代表;三中心:“学生中心、生活中

4、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11、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2、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学习:给予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方法,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百分之八九十;13、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发现学习;14、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强调发展学生智力,系统阐述学生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论”15、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16、保尔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17、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给教师的100个建议18、实

5、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19、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20、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21、孟禄: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模仿22、马克思: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条件;24、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5、外铄论:洛克、华生(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荀子26、格赛尔:美国,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27、个人本位论: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孟子等28、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孔子等

6、29、贾克森:隐形课程30、泰勒:泰勒原理(课程设计程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31、斯金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程序教学;32、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模式33、海姆佩尔、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34、科尔伯格:德育认知模式(注重道德认知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35、麦克费尔:英国,德育体谅模式(注重道德情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36、班杜拉:美国,社会模仿模式(注重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通过模仿习得)37、埃拉斯莫斯:最早使用班级一词38、马卡连柯:班级平行管理(集体管理个人,个人影响集体,集体个人相互结合)39、德鲁克:目标管理(设定班级目标及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自我管理)华丽丽的分割

7、线其他重点概念及分类1、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属性:社会性(本质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 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学校教育: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4、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决定教育的规模速度、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手段的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制

8、约作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5、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或大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核心)学生文化成因:学生个人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6、个体身心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发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积极的变化动因:内发论(内在需要);外铄论(外在因素);多因素综合论(内外相结合);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成熟、主观能动性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7、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的是指人

9、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8、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9、学生的本质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既是教育客体又是主体;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权利: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保护权,公民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义务:遵纪守法、良好的行为规范、努力学习、遵守校规。10、教师劳动的特

10、点: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集体性;具备的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基本素质);教育专业素质;人格特征;职业道德素质。11、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2、课程的分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根据课程任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的表现形式);制约因素:社会

11、、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行政部门制定对各级学校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学科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课本)13、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评价: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终点,起点)14、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5、教学过程: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特点:间接经

12、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阶段:激发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复习);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6、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教学方法: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18、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起始阶段)、上课(中心

13、环节)、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9、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古代);班级授课制(现代、夸美纽斯、京师同文馆);小组教学制(内部分组、外部分组);设计教学制(杜威)和道尔顿制(自学)。20、教学策略: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21、德育: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特点: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内容: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道

14、德教育(道德知识、审美情操、传统美德、社会公德、道德思维能力及道德观念、良好行为习惯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22、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矛盾: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规律:知(基础)、情、意、行(关键)诸因素统一发展;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3、德育原则(德育时遵循的基本要求):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说服法(摆事实

15、、讲道理)、榜样示范法(通过典范、示范和评优等教育)、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罚)。24、班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2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华丽丽的分割线教育心理学人物简表1、冯特:1879年创立“科学心理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复习是学习之母;3、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联结派学习理论,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 共同要素说(学习迁移由于相同成分较多); 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随着时间衰退了)4、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发现学习;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