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导学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08810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热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应热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应热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应热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应热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热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热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问题设计:1、题一:由本题复习反应热的概念(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练习:1、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 H= 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

2、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 ;(2)图中H= kJmol1;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 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2、题二:(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又知H2O(l)=H2O(g)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 _ kJ

3、.题三: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小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标出H的数值、符号和单位:a、若为放热反应,H 0,若为吸热反应,H 0。H的单位一般为kJ/mol;b、由于H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c、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注明H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kPa下测定的,若不注明则指298K、101kPa。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或小

4、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必须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由于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H不同。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写反应条件;不用注明沉淀和气体符号。练习:(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3)下列说法中正

5、确的是()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B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C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光能变化3. 题四:燃烧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已知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2.2CO(g)O2(g)=2CO2(g)H566 kJ/mol , CO的燃烧热为283 kJ3.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1,则C(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小结:注意点:燃烧条件 、可燃物的量 、完全燃烧的含义 、燃烧产物的

6、状态和化合价 。4.题四:中和热(1)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操作所需的时间ABC D全部(2)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A0.50 molL1盐酸,0.50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B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C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D0.50 mo

7、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3)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 kJ,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点:反应条件、生成水的量、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 如何测定中和热练习: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 _;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 _(填“H1”、“H2”或“H3”等)。A2H2(g)O2(g)=2H2O(l)H1BC(s)1/2 O2(g)=CO(g)H2CCH4(g)2O2(g)=CO2(g)2H2O(g)H3DC(s)O2(g)=CO2(g)H4EC6H12O6(s)6O2(g)=6C

8、O2(g)6H2O(l)H5FNaOH(aq)HCl(aq)=NaCl(aq)H2O(l)H6G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7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85.反应热的计算机盖斯定律的应用题五: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断开1 mo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97360499x已知白磷(P4)的燃烧热为2 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P4O10)的结

9、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题六: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s)O2(g)=CO2(g)H1393.5 kJ/mol(2)H2(g)O2(g)=H2O(l)H2285.8 kJ/mol(3)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 kJ/mol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H244.1 kJ/mol BH488.3 kJ/molCH996.6 kJ/mol DH996.6 kJ/mol练习:1、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 kJ。如果向

10、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 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Ba2(aq)SO(aq)=BaSO4(s)H2.92 kJmol1BBa2(aq)SO(aq)=BaSO4(s)H0.72 kJmol1CBa2(aq)SO(aq)=BaSO4(s)H73 kJmol1DBa2(aq)SO(aq)=BaSO4(s)H18 kJmol12、已知:C(s)O2(g)=CO(g)H110.5 kJmol1C(s)O2(g)=CO2(g)H393.51 kJmol1计算反应C(s)CO2(g)=2CO(g)的

11、反应热H的值为()A283.01 kJmol1B172.51 kJmol1C283.1 kJmol1 D504.00 kJmol13、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2H2(g)CO(g)CH3OH(g)H90.8 kJ/mol,2CH3OH(g)CH3OCH3(g)H2O(g)H23.5 kJ/mol,CO(g)H2O(g)CO2(g)H2(g)H41.3 kJ/mol,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_。7、反应进行的

12、方向题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题八:下列体系的熵变大于零的是()A水蒸气冷凝成水BCaCO3(s)CaO(s)CO2(g)C乙烯聚合成聚乙稀DN2O4(g)2NO2(g)练习:1、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H444.3kJmol1S280.1Jmol1K1在常温、常压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熵变B温度C压强D焓变2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A2O3(g)3O2(g)H0CN2(g)3H2(g)2NH3(g)H03、(2009南通一模)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