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08786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篇一:家训小故事-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家训故事 家训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训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训,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训要求下长大的 百善孝为先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孝敬父母和老人看得很重。 百善孝为先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

2、关系复杂。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3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是她全部的家当,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母亲在世时,有好吃的,首先想到老人、平时一有空就会去陪伴,70多岁的外公外婆由4个子女轮流照看,但50岁的母亲还是每周都要跑十几里路去看一下,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奶奶一辈子对母亲不太好,但奶奶老了,病了一直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奶奶的那颗孤独的心,89岁的奶奶临终时终于对她流出感动的泪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

3、平时用心。 百善孝为先这也是我在生活中的亲力亲为。母亲在世时,我除了在物质条件上事无巨细地对母亲加以照顾和考虑,还更多的从精神层面与母亲沟通交流,让母亲感受到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与不舍,让母亲感受到家庭给予她的温暖与关爱。现在父亲糖料病并得了脑梗并发症后,都是我及时把父亲接到东山住院治疗,忙前顾后,嘘寒问暖,让父亲家庭的温暖;对经常一个人在乡下住的父亲,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至少回去一趟,并经常和爱人、孩子一起回去,为父亲做饭,静静坐在他身旁进行陪伴;每次回去都要彻底打扫卫生,做好几天的饭菜;都要给他洗澡换衣,洗衣服、晒被子;父亲身体不好,做儿女的在牵挂的同时也专门请了护工来家照顾,我们的一点点

4、孝心激发了老人无限的满足感,逢人便表达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那就是我们作子女的最大幸福。 家训格言:百善孝为先篇二:孝顺的小故事1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2.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 3.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

5、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4.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5.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

6、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6.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7.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

7、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8.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9.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10.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8、。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9、。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陈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

10、,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11、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

12、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篇三:孝道小故事演讲稿 你们好!今天,我荣幸地站在这神圣的国旗下演讲,满怀激动。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华孝道。 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的礼仪,是从古到今

13、延续的一种美德。古往今来,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源,孝道是立身之本,是万业之始。 小时候,懵懵懂懂的我,并不理解中华孝道的精神所在。渐渐的,我长大了,慢慢学会了用爱的眼睛去捕捉身边孝道故事。生活中的每一天,爸爸妈妈言传身教中华孝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次次撞击我幼小的心灵,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时常被亲戚们啧啧称赞的“大孝子”。乡下的奶奶七十多岁了,还舍不得关闭那经营了几十年的小杂货店,尽管没什么生意,奶奶仍每天坚守岗位,乐此不疲。因为担心奶奶的身体,妈妈和姑姑们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劝奶奶停业休息,但没能打消奶奶的积极性。只要爸爸,不动声色地帮奶奶在杂货店装上

14、空调,搬来彩电,清理货物,给奶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奶奶像孩子似的露出灿烂的笑脸。我问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劝奶奶停业呢?爸爸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孝顺孝顺,就是要顺她的心,奶奶心情愉快了,身体才会健康。”在我看来,爸爸简直是宠着奶奶了。 爸爸不仅对爷爷奶奶百依百顺,对外公外婆其他长辈也是如此。每次开车接送长辈,我经常看到爸爸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当他们上下车时,他总是先伸出宽大的手掌搭在车门上,防止他们的头不小心撞上车门,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人心里暖流涌动。 这让我想到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

15、,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因此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少为我们操心。同学们,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爸爸妈妈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倒杯茶;在爸爸妈妈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上,认认真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让父母也体会到我们的爱,就像乌鸦反哺一样,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孝敬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