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08552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表明清朝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毓璞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时也反映出非理性化统治

2、的趋势日益明显,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军机处取代内阁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信息体现地方官员获得密奏之权,无法体现地方实力的加强,排除D项。2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 军机大臣参与决策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 军机处、内阁的相互制约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其奉

3、旨或拟写随旨后,传到内阁,再由内阁传到各衙门,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被军机处架空,实际变成一个承递文件的机关,故D项正确;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故A项错误;材料难以看出内阁是军机处的下属机构,且本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军机处与内阁之间相互制约,故C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权,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的解读与分析。3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A 汉武帝实行的中

4、朝制度 B 隋唐的三省制度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D【解析】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权弱化的现象;根据题干可知问题是君主专制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选项是皇权强化的现象,故排除。点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体现为君主权力逐渐被加强,宰相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分权削弱。在这个大规律里面的特殊情况是偶然的,是历史曲折发展的表现。4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

5、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 )A 清代军机处 B 宋代枢密院 C 元代中书省 D 唐代门下省【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可知,这是清朝的军机处,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军机大臣能够参与机要事务,但最终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排除BCD三项。点睛:解题时注意对“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

6、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5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 军机大臣位卑权重具有决策权B 军机处取代了南书房C 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信息“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可知军机处官员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D项正确;军机大臣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而没有决策权,便于皇帝掌握大权,故A项错误;B、

7、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项错误。6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该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D【解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材料中“极度集权”和“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是指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加强皇权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因此材料中的朝代是指明朝,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首先明确“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是指废除丞相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废除丞相制度是在明朝,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7明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8、,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撰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内阁议政功能丧失B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C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质变D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内阁的职能变化,且朱元璋时期没有内阁,A错误;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结合所学,明朝皇权一直是在强化,没有削弱和衰落,D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宦官识字制度的出现,这有可能会让宦官掌握一定的权力,但宦官不掌握决策权力,B错误。8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

9、,后期阁臣的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阁臣往往文武兼备,能力极强B 阁臣的地位极高C 明朝后期皇帝昏庸D 君主专制自身的弊端【答案】D【解析】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是在明朝开始出现的,这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故选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中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10、,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请回答:(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

11、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的角度说明你的认识。【答案】(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2)皇帝决断和宰相等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3)中央政治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4)从根本

12、上说并不矛盾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而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解析】唐太宗看法依据材料一“皆委百司商量,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回答。明太祖看法依据材料二“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思考回答。依据材料一中“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信息归纳回答。依据材料二中“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归纳回答。第一小问结合皇权统治目的回答;第二小问认识从君主专制加强措施角度回答。10明代,中国传统政治发生了重要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

13、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请回

14、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答案】(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

15、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