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0841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摘要:为了提高转杯纺纱工序的成纱质量,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详细讨论了分梳辊、假捻盘、转杯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分梳辊主要影响纤维分离度,从而影响成纱强力、条干和粗、细节;假捻盘具有假捻效应,主要有利于提高动态强力,降低成纱断头,稳定生产,但不利于提高成纱强力;转杯转速与直径的配置是关键,速度、直径和凝聚槽形状直接影响成纱质量。说明应针对不同纤维特性、不同品种、不同号数及不同机械状态等正确选配三大件,才能稳定生产,确保成纱质量。关 键 词:转杯纺;成纱质量;分梳辊;假捻盘;转杯;成纱强力;速度;直径0 引言 成纱质量是纺织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

2、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影响成纱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原料到各生产工序对成纱质量、均有影响,而转杯纺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为确保该工序的成纱质量,必须选择好影响成纱质量的分梳辊、假捻盘、转杯与排杂装置等四大关键件。长期以来,围绕高产优质的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以上关键件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与改进,开发出不少新型系列化产品,以满足纺制高产优质新品的需求。排杂装置的讨论已在梳理技术的第11期上刊登,本文将着重讨论分梳辊、假捻盘、转杯等三大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仅供参考。1 分梳辊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分梳辊影响成纱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分梳辊型式、转速和齿(针)规格。分梳辊型式有四种:齿条辊、针辊、齿片辊和锯片

3、辊。其中,锯片辊用于加工长纤维(如毛纺用);齿片辊是国内独创的新产品,正在扩大推广使用;使用最多的是齿条辊,其次是针辊。下面将详细讨论齿条辊与针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11 分梳辊型式、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111 专题试验当喂条定量、齿(针)规格与转杯真空度不变时,分梳辊型式、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如图1图4所示。 从图1图4可明显看出如下几点。1111 齿条辊的纤维离度(即单纤维质量百分率)随其转速的提高明显增大:当转速为5 kr/min时,纤维分离度为797;当转速增至81 kr/min时,纤维分离度提度到9738。而针辊转速在53 kr/min时,其分离度已高达958;当转速提高到81 kr

4、/min时,纤维分离度提高到973,到达齿条辊81 kr/min的相同水平。而且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针辊的纤维分离度比齿条辊要好,当转速愈低,两者纤维分离度的差异越大。1112齿条辊的单纱强力随其转速提高而增大,而针辊的单纱强力变化较平稳,当转速高时,其单强有增加的趋势。1113齿条辊的成纱不匀率随其转速提高而变差,而针辊的成纱不匀率变化平稳。1114齿条辊的短绒率随其转速提高而明显增大,而针辊的短绒率变化平稳。 以上两者成纱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齿条辊对纤维的作用力强,且转速越高则纤维分离越好、成纱单强越高;但纤维损伤越多、短绒越多,成纱的均匀度变差。而针辊在分梳纤维时针尖逐步深入其中,对

5、纤维作用力强而缓和,故在低速时已有较高的纤维分离度,随着转速的提高,其短绒率、成纱均匀度等的变化仍较平稳。可见针辊的成纱质量优于齿条辊,且适应高速。112纺纱试验1121纺278 tex纯棉纱试验条件:纤维平均长度2846mm;线密度16 dtex;捻度91。38捻/dm;转杯转速525 kr/min;齿(针)前角均为25。;齿条辊转速5 882 rmin8 130 r/min;针辊转速6 178 r/min8 464 rmin。分别选6档分梳辊转速进行纺纱试验,结果见表1、表2。从表1、表2可以看出如下4点。 a)强度:在齿条辊低速范围内,其成纱强度随转速增加,但到7 269 r/min后,

6、其强度即下降;而针辊的成纱强度随其转速增加而增大,而且在高速范围内,针辊的成纱强度明显优于齿条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两种型式的齿(针)对纤维作用力不同,详细分析可参见111专题试验。 b)均匀度:在齿条辊低速范围内,其成纱不均匀率随转速增加而有所改善,之后不匀率则随转速增加而变差;而针辊的不匀率随其转速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主要是由于随着针辊转速的提高,针辊的短绒并不增多,而其梳理作用却增强,使纤维分离度提高,不匀率随之降低。同时,还可以看出均匀度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的一致性。 c)粗节、细节和棉结:从总的趋势看,针辊的粗、细节和棉结比齿条辊明显要少,特别是棉结要少得多。这就再次证明针辊

7、的梳理作用强而缓和,纤维分离度高,条干均匀,粗、细节减少;而棉结的减少,主要由于短绒减少的缘故。 d)短绒:针辊的短绒率平稳变化小,且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针辊短绒率比齿条辊明显减少,其理由与上节分析相同。1122纺40 tex由丝原料为绢纺圆梳机落棉759,精梳落棉241。平均纤维长度231 mm。转杯转速30 krmin,转杯直径66 mm,捻度71捻10 cm;分梳辊转速在6400rmin7 800r/min内选4档,进行纺纱试验,其结果列于表3、表4。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如下两点。 a)单强:齿条辊的y丝单强随分梳辊转速提高而增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齿条辊转速增加,对纤维的梳理力增大,纤维

8、分离度相应提高,从而使单强提高;而针辊的由丝单强,在低速范围内随其转速提高而增强,但到7 800r/min时,其单强略有降低,这是因为在低速时针辊能发挥梳理作用强而缓和的优势,纤维分离度好,纤维损伤少,从而使单强提高,但当其转速超过一定数值由于本试验的针辊针密比齿条辊齿密小,消弱了对纤维的梳理作用,致使单强略有降低,但在相同转速条件下(7 800rmin除外),针辊由丝的单强优于齿条辊。 b)条干不匀率:绌丝的条干不匀率变化与由丝单强的变化有相似的规律性,即在低速范围内,针辊的条干不匀率随转速增加而改善;当超过一定速度范围,其条干略变差。其主要原因除针密比齿密小而影响梳理效果外,由于转杯真空度

9、不变,针辊转速过高,影响纤维流在输送管中的速度梯度,从而影响成纱条干不匀率。 总的来说,在分梳辊的齿(针)规格相同条件下,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针辊的成纱单强和成纱不匀率均优于齿条辊。1。2分梳辊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梳辊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在专题试验与纺纱试验中已有分析。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分梳辊转速的确定应符合纤维流的流动规律,即要求脱离针齿后的单纤维在输送管中应加速流动,这样才能使单纤维定向、伸直地通过输送管输向凝聚槽,有利于提高凝聚须条的条干均匀率,提高成纱质量。由于分梳辊与转杯借输送管直接连通,因此,转杯真空度与输送管中纤维流速度密切相关。专题研究得出:当转杯真空度较高时,分梳辊转速可

10、适当提高,确保纤维流在输送管中定向加速流动;反之,如转杯真空度较低而分梳辊转速过高,此时由分梳辊针齿带动的气流量大于转杯排除的气流量,于是输送管中一部分流量的位能增加、动能减小,结果使纤维流在输送管中减速流动,从而一部分已被开松的单纤维易与相邻的单纤维粘合而成束纤维,这种束纤维输到凝聚槽必将影响凝聚须条均匀度,从而影响成纱条干。由此可见,分梳辊转速决定于转杯真空度,片面追求提高分梳辊转速以提高纤维分离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13齿(针)规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齿(针)规格指前角、齿密、总高等参数,其中以前角对成纱质量影响最大。在生产中齿(针)前角的选用原则是,既要分梳作用强,又要使纤维易脱离齿(针)

11、。换句话说,即是要解决梳理与转移的矛盾。当前生产上可选用的纤维品种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三大类:棉、化纤和非棉短纤维。实践表明,加工纯棉及其混纺纤维一般选用OK40(前角为25,后同)、或OB20(25)型,其目的是加强梳理与除杂,但纤维损伤多;加工化纤及其混纺纤维,选用OK36(0)、OK37(一10),其目的是加强转移,纤维损伤少;加工非棉短纤维,选用OK74(25)、齿距(546mm)大、齿密小的齿条,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并兼顾分梳,因其单纤维强力低,分梳辊转速不宜过快,故前角要大。最近国外新机备有OK61型(6)齿条,适用于棉和各种化纤,它与国内开发的OK6l型(15)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

1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转速高速后,齿条辊转速必相应提高,此时,梳齿对纤维的梳理力增大,适当减小前角即可解决梳理与转移的矛盾。针辊钢针前角的变化较小,国内钢针前角变化范围一般在155,由于针辊的分梳作用强而缓和,适当减小前角,符合分梳与转移兼顾的原则。14齿(针)的磨损分梳辊高速后,齿(针)磨损增大,加工非棉纤维及化纤时更为突出。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是材质与耐磨度。专题研究得出,耐磨度与硬度呈线性相关,因此,新型齿(针)均采用改进材质和齿条表面进行强化处理,以提高齿条硬度,达到提高齿条耐磨度的目的。例如新材质有采用含碳量大于l的高碳钢,或低合金锰钢。表面处理方式很多,主要有表面镀镍;仿金钢石处理,镀镍

13、结合仿金钢石处理,镀镍与硼化,镍磷喷涂以及激光淬火处理,等。实践得出,镀镍结合仿金钢石处理的耐磨度最佳,适合纺含杂高棉的粗号棉纱;镀镍与硼化的耐磨度较高,表面光洁,适纺中、细号棉纱。钢针与齿条的机械加工方法不同,其磨损程度也不一样。齿条采用局部淬火,淬火深度小,只有06 mm10 mm,有的只有O2 mm,淬火硬度为500HV。而钢针采用整体淬火,用65、70锰钢制成的钢针,淬火硬度可达750 HV以上,可见针辊比齿条辊摩擦。而且钢针磨损后,针尖仍保持一定的锋利度,对分梳能力的影响较小,而齿条磨损后,往往出现齿尖变秃,严重时齿前面呈现凹痕而易勾挂纤维,影响分梳质量假捻盘对成纱质量的影响2 假捻

14、盘对成纱质量的影响21假捻盘作用原理在纺纱过程中,纺杯内回转的纱条上存在2种捻度:真捻和假捻。真捻是由转杯握持纱条,相对引纱罗拉钳口进行公转而获得;假捻是由于回转纱条与假捻盘摩擦而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必然产生2个分力,一为垂直分力、一为水平分力,垂直分力与纱条半径的乘积产生假捻力矩,用以推动纱条绕纱轴自转而获得假捻。由此可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回转纱条的捻度必然大于成纱的捻度。影响假捻捻度的因素较多。专题研究通过微段纱条在假捻盘上的受力分析,经数学运算可导出以下假捻力矩M,方程:从式(1)可明显看出,影响假捻捻度的主要因素是 RS、TP、u和,由于r、TP值很小,而实质是反映纱条与假捻盘的摩擦

15、系数,因此,纱条与假捻盘的摩擦系数就成为影响假捻捻度的主要因素。22假捻捻度的测定及其效果分析221假捻捻度的测定为了验证理论公式(1)的正确性,选择假捻捻盘摩擦系数、包围角、假捻盘直径d和假捻盘刻槽数n等因素,分别进行假捻捻度的测定,结果如图5图8所示。从图5图8可明显看出:假捻盘摩擦系数增大,纱条在假捻盘上的包围角加大;假捻盘直径加大,均使回转条上假捻捻度增多,而且相互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述诸因素值加大,纱条与假捻盘接触的摩擦力增大,假捻力矩增大,从而使假捻捻度增多。刻槽数与假捻捻度的相关不明显,这不能说明刻槽不产生假捻作用。因为在纺纱过程中,纱条不完全贴紧假捻盘表面运动,此时纱条上的捻度易向剥离点方向传递,结果使回转纱条上假捻捻度增加不明显,而剥离点处纱条的动态强力明显增加,说明刻槽是产生假捻效应的。222假捻捻度与动态强力关系选择上节相同的两个因素(假捻盘摩擦系数和刻槽数)分别进行剥离点纱条动态强力的测定,结果如图9、图10所示。从图9、图10可明显看出,剥离点纱条强力均随假捻盘摩擦系数增大、刻槽数增多而呈近似线性增大。很明显,这是因为假捻盘摩擦系数增大、刻槽数增多,均使回转纱条上假捻捻度增多,这些捻度必然向剥离点方向传递,从而使剥离点处纱条的动态强力增强,有利于降低成纱断头。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